添加时间:2015-10-26 09:46:44
绘本,它的页面装潢精致,画面精美,文字精练,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绘本的图文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它们相互衬托,共同营造氛围,共同来叙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直观性、启迪性,有着丰富的内涵。有个比喻非常的贴切:绘本中的一幅幅图画就像一颗颗珍珠,文字就像一根细细长长的线。没有线,穿不成项链,没有珍珠,项链也就不存在。图画是绘本的生命。绘本的图画是可以读的,那美丽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背后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故事也就显得意味深长。因此,好的绘本,它在讲一个故事的同时,也在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丰富着孩子的想象力,升华孩子的精神世界。
运用绘本来进行作文教学,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看图作文教学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着它独到新颖有效的地方。它在欧美、日本、台湾已经盛行,传到我国还不久,但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研究这个课题,就显得意义深远。针对绘本作文教学的难点,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与同行们商榷。
一、编排好教材,把绘本作文教学系统化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供我们教学参考的绘本琳琅满目,比如:《新世纪童话绘本》丛书等等,但问题是,我们怎样选择绘本?怎样在绘本阅读写作教学中有层次性?怎样来设计主题?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向孩子传授解读绘本的技巧?怎样让孩子们读写衔接,循序渐进的进行绘本作文?这不是绘本作文教学本身的,而是我们在绘本教材选择中的难题。怎样解决?我们可以借鉴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对绘本作文教学进行阶段性的目标设定,也可以借鉴台湾的主题教学等成功的经验,让孩子学习、训练,掌握必要的阅读写作技巧。这就需要我们组织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会商研究,在一些学校中进行试点,编制出一套或数套适合我们国情的绘本作文教学教科书来进行普及推广,这比一线的教师大海捞针、随意盲目的选本不知要强多少倍。
二、 解读好绘本,让孩子的想象力充分发挥
绘本作文教学,首先是阅读绘本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绘本的“观察”、“讨论”。观察贵在发现,讨论重在交流。
在观察和讨论中,怎样有效的解读绘本中的图文?怎样丰富故事的细节?怎样通过精心的设计,逐步的深入,有层次、有梯度,让孩子渐渐的进入角色,使他们的想象力充分的被激活,从而透过文字与画面,进入到一个新奇美妙的境界中?这是我们在组织教学中要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现代媒体的运用,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辅助和便利。我们可以将绘本用实物投影设备直接展示在黑板上,可以稍加剪接整合,制作成幻灯片、动画等模式进行教学;我们可以利用画面来让学生想象故事情节,也可以通过文字来丰富故事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第一幅画面让学生来续写故事,可以通过最后一张画面的结局来补充故事的过程,也可以通过中间的一幅来补写续写……而这些教师教学中的“导”与“引”,对学生“观察”和“讨论”会起到推波助澜、水到渠成的作用。
三、绘本再建构,让编写故事成为一种享受
我们进行绘本作文教学,落脚点应在绘本阅后的写作上,而这是孩子们进行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其中,情节的想象,故事的连贯,材料的取舍,都会成为教学的难点。比如依据绘本展开情节的想象,对于多数孩子,可能不成问题,难就难在想象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合理性,难在将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文字。因此,让孩子抓住故事的脉络,将故事连贯串通,对画面文字进行艺术的“补白”,使绘本中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让绘本中的角色对话、心理刻画、动作语言灵动起来,让细节描写逼真生动……在同伴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导引下,让孩子写作的思路渐渐地宽广起来,越来越轻松的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诉诸于笔端,让写作真正作为孩子的一种快乐的享受。
绘本,它的页面装潢精致,画面精美,文字精练,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绘本的图文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它们相互衬托,共同营造氛围,共同来叙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直观性、启迪性,有着丰富的内涵。有个比喻非常的贴切:绘本中的一幅幅图画就像一颗颗珍珠,文字就像一根细细长长的线。没有线,穿不成项链,没有珍珠,项链也就不存在。图画是绘本的生命。绘本的图画是可以读的,那美丽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背后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故事也就显得意味深长。因此,好的绘本,它在讲一个故事的同时,也在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丰富着孩子的想象力,升华孩子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