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14种行为 扼杀宝宝创造力(上篇)
首页 > 教育心得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行为、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是有很大影响的,有时候家长一个习惯性的言行就足矣扼杀宝宝的能力。小宝宝可是很聪明的,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的,有研究发现,7个月的宝宝就已经能用他学到的小动作重新组合,来告诉爸爸妈妈自己的想法了。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行为,爸爸妈妈应该给他充分的发挥空间,对孩子的行为要指导而不是阻止,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那么,爸爸妈妈没注意到的扼杀孩子创造力的行为有哪些呢,快来一看究竟。

扼杀宝宝创造力行为一:帮宝宝选择
  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还不懂得判断事情的是非善恶,所以喜欢在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帮他一把,以为这样就可以让他少走弯路了。像今天穿什么衣服呀,要喝什么饮料等等,妈妈都为宝宝包办好了。

  爸爸妈妈帮宝宝做选择,看似减少了他犯错误和失败的机会,却在无形中扼杀了宝宝的创造力。连生活中细微的事情都不给宝宝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只会剥夺他自我发展的机会,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依赖着爸爸妈妈了。

  与其帮忙选择,爸爸妈妈不如创造选择的机会,比如早上起床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要穿什么衣服,搭配什么裤子和鞋子,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然后妈妈可以给一定的评价等等。

  扼杀宝宝创造力的行为二:错用物质奖赏
  为了让孩子愿意做事情,家长们常常会习惯用物质奖赏来鼓励他,比如擦一次桌子给一块钱,只要上学就给他买好吃的等等,觉得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孩子肯做事就好。 但是,事情其实恰恰相反,孩子愿意做事情的条件是物质奖赏,而不是出于个人意愿和兴趣了,这样不仅不能达到锻炼孩子的目的,还会让孩子变得贪图小便宜。事实上,当孩子纯粹为了自己的兴趣来做事情的时候,才会更有创造力,而且更加享受其中的美妙过程。就像爱画画的宝宝,不管妈妈有没有给他物质奖赏,他都会高高兴兴地用彩笔画出好多个性的小图案,这个时候才是孩子发挥创造力的时候。

  所以爸爸妈妈不妨多用一些小技巧来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让他慢慢地对事情感兴趣了,以后做事也会乐在其中,更加富有创意呢。比如孩子不愿意上学,妈妈可以在去学校的路上,让孩子观察一路的景物,问他:“这片叶子像什么呀?这朵白云是什么形状的呢?”让他想出各种各样好玩的答案,也可以排除他对上学的厌恶心理。

扼杀宝宝创造力行为三:让宝宝参加无谓的等级评定
  爸爸妈妈都会鼓励孩子学习一门艺术,唱歌、跳舞、弹钢琴等等,从小就接触艺术知识是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的。但是孩子学了一段时间后,爸爸妈妈会让他去参加相应的等级评定活动,孩子的能力能得到肯定当然是好事,但是这个时候,孩子的兴趣就变成了一种任务了,是不是违背了初衷呢?

  孩子有一门自己的兴趣,他自己可以乐在其中,可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出很多新的东西。像弹钢琴,孩子一高兴可能会由着自己的感觉乱弹,虽然没有什么规定的乐谱,但是这是孩子在创造的过程呢。如果他为了等级评定而一直练一首曲目,慢慢却丧失了对事物本身的乐趣,这对创造力是一种扼杀。

  孩子年龄还小,爸爸妈妈不妨就先让他有充分的自由享受创造的快乐,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等到他长大了,在参加必要的等级评定也不迟呀!

  扼杀宝宝创造力行为四:敷衍宝宝的提问
  小孩子的猎奇心理总是很强的,看到什么东西,只要他不认识不明白的,就会缠着爸爸妈妈问,而且问题难免有些幼稚。爸爸妈妈有时候会被问烦了,会随便搪塞一个理由把孩子打发走,敷衍了事。这样父母是清闲了,可是宝宝的异想天开被爸爸妈妈的敷衍给扼杀了。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在方方面面都要耐心地对待孩子,不要有厌烦或者敷衍的情绪,这样容易让宝宝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以后有什么问题也不敢找爸爸妈妈问了。

  孩子问问题的时候,不管有多幼稚,爸爸妈妈都要认真帮他解答哦,告诉他这是怎么回事之后,也可以尝试着问一问他的看法,让他通过思考之后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鼓励他大胆地创新。

  扼杀宝宝创造力行为五:监视多于关注
  “宝宝还小,什么事都不懂,我要多多看着他”想必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会时时关注着宝宝的一举一动,就连宝宝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玩,也要偷偷地跑去一看究竟。但是,爸爸妈妈知道吗,过分的关注可是会让宝宝产生被监视的感觉,从而感到约束、厌烦。

  一些孩子在玩创意游戏的时候,是不喜欢让大人看见的,都喜欢自己“秘密”的行动,像一些孩子会在自己的小日记本上画好多奇怪的图案,一些小女孩会躲在房间里换衣服走模特步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创造的过程,爸爸妈妈过多的监视只会让他们再也不这样做了,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给孩子一个相对私隐的空间,比如一个小书桌或者一个小房间等,让孩子可以不被打扰地尽情创造,并鼓励孩子跟爸爸妈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