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 你就千万别说这12句话(中篇)
首页 > 教育心得
父母不能说的第五句话:“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儿童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几乎成了家长们的“统一答案”。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得亲子关系产生隔阂,部分孩子因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而整天闷闷不乐。孩子的提问反映出其渐渐长大,自我意识强了,也开始对生命的来源产生好奇,父母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

父母不能说的第六句话:“妈妈求求你了。”
  最怕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识破了大人的一切动机,软硬不吃。父母恐怕就只好说:“妈妈求你了!”这句话不能说!因为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家长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内心里更加蔑视你。纪律约束的基础就土崩瓦解了!其实,从本性上讲孩子他们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

  孩子的好行为产生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孩子只有在自觉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原则的遵守者。纪律约束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知道大人是尊重他们的,他们就会接受大人的领导和指导。

父母不能说的第七句话:“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某孩子一样啊!”
  这种把孩子与别人比较的方式,最直接能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孩子自己觉得像个二等公民,同时加剧他与其他人的对立情绪。也许父母是想通过这种比较让孩子能 更听话或者更努力地学习,但它除了会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说他不行,他就会越觉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时也要正视孩子的弱点。所以,比较明智的办法是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然后鼓励他向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向快乐地成长。

父母不能说的第八句话:“别跑!你会摔跟头的!”
  也许父母自己认为自己的关心和提醒简直是无微不至了,可你的这种警示其实在告诉他“我已经遇见了你会摔跟头的”——这会让孩子觉得很沮丧,他越努力(想 做得更好)越会遭遇失败(“跑了就会摔跟头”)!其实你可以叮嘱他“把鞋带系好了再出去玩儿”,这时你谈论的是他的鞋子,是装备的准备,而不是孩子的“无 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发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会忽视你的提醒,因为他觉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