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当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下篇)
首页 > 教育心得
第五,要善于用好生活这个大课堂。

       生活中衣食住行皆学问,而且这些学问大多不是课堂上能学得到的,要靠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如果父母对此没有认识,那你的孩子就会比别人的孩子缺一部分知识。

       生活中的常识多得很,如菜怎么摘、饭怎么做、衣怎么洗、被怎么叠,汽车为什么会跑,飞机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鱼和船为什么会在水里游,天空为什么会出现下雨、刮风,闪电、雷鸣,一年为什么会有四季之分,一日为什么要分白天、黑夜,走路如何辨别东南西北,等等。这对大人都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可对于孩子来说不学是不会知道的。这些知识,如果孩子从没接触过,等到上学校再从书本上来学,会学起来很吃力。如果父母善于利用生活这个课堂给孩子讲过,他学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而且,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是在刚接触时最感兴趣、最愿意学、最容易学得进去。如果他刚接触时父母没有教,等到上学后又要求他学,他会因为好奇的劲已过,不再能提起兴趣去学了。

       再有,父母能在生活中教给孩子这些知识,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并不需要占用专门的时间,也不必特意去准备,只要心中有这个意念,就会随时找到授课的机会和题目。

第六,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某些过失。

       孩子的好奇心有时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破坏性,比如把玩具拆开来看,他们能拆开却没几个能把它再装起来。家长一般会为此批评孩子几句,有的还会因为他常这么干给点惩罚,甚至不光当时生气,过后还时常说给外人听,又把孩子抱怨、责怪一通。

       可教育专家的做法会与我们大不相同,就是孩子把他非常珍爱、价格昂贵的金表拆了,他也不发火,而是拿上被拆了的表,把孩子带到修表工匠那,让他看工人师傅是怎样把表修好的。因为教育专家从孩子的这种破坏性行为中,看到的不仅是一只被孩子弄环了的金表,还看到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在他看来,孩子的好奇心要比那只金表更宝贵。

       而我们因为没有想到,自己在简单否定孩子行为的同时也挫伤了他可贵的好奇心,在孩子拆了玩具时也就没有想到还该做些什么,没有抽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把那些被拆了的玩具再拿来研究一番,即使装不起来也让孩子从中又学到些东西。

第七,辅导方法要灵活、多变。

       孩子的注意力是多变的,具有很大的迁移性。他们有一种“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总喜欢去注意那些让他感到奇怪、生活中比较少见的事。如果强迫他只用一种方法去注意一种事物,他会很快疲劳、厌倦,甚至产生反感与对抗情绪。

       父母要想让孩子把你想让他学会的东西按计划学到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更换你的“知识载体”。这好比带孩子出去旅行,如果老是坐汽车或火车,时间一长他就烦了。如果能一会坐火车,一会换汽车,一会坐轮船,一会再让他下车、下船走一会儿,或是坐坐大马车、三轮车,他就会很高兴跟着你一路走下去。

       再比如,同样是教孩子认字,可以借助讲故事,让他在跟着大人念的同时学,也可以用教他读、背儿歌或古诗的方法,在他会读、会背以后把认字计划插进去,还可以用归类法,和他玩“一字变多字”的游戏,借助他已经认识的字或偏旁,把形近字、同音字分组教给他。为了让孩子能做到把字“搬家”也认识,可以把字写成卡片考他,也可以借读其他故事问他。同样是运用卡片识字,可以用直接认读的方法,也可以借助拼音来教,还可以让他按读音或字形分类,分别装在不同的盒里,或用线串成串。每换一次方法,孩子都会有新鲜感。

       总之,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前提。父母能否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实施教育、教学,让孩子在无意识、无指标、无压力的情况下有所收获,结果是大不相同的。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在孩子幼儿阶段非常容易,也非常关键。但不等于说孩子大了,就不重要了。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们会对自然和社会现象产生更多的疑问,希望找到更深的答案。这就要求家长善于随着孩子成长的需要,去做更深、更广的引导,并为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