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图书阅读是阅读起点
首页 > 教育心得
儿童图书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二战”后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二十世纪60年代在日本、二十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台湾都得到迅速发展,而且热度不减,至今仍是儿童早期阅读的主流读物。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些优秀的国外儿童图书被引进,本土儿童图书的创作出版也日益繁荣。
   
    儿童图书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称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画书”和“小人书”,和一般带插图的书也不相同。在儿童图书中,图画是主体,具有和语言叙述同样的功能,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日本儿童图书研究者松居直也曾用下列公式来说明带插图的书与儿童图书的区别:文+画=带插图的书、文×画=儿童图书。
   
    一般人认为,儿童图书只适合幼儿园小朋友阅读,对上学以后的小学生而言,识字是最重要的,应该尽快进入文字性的阅读。而国外的阅读研究成果表明,识字多的学生在早期的确比其他同学有更高的阅读能力,但到11岁左右就相差不大了。这也表明,识字并不是阅读的唯一基础,读图能力往往也是阅读能力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儿童图书引入到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活动中,使之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尽早、尽快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或许是比识字更重要的任务。
   
    首先,教师应该学会选择儿童图书。一般而言,只要主题正确,使用的文字简单,内容叙述流畅,图画风格明朗,印刷精美,字号适中,都可以说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图书。教师在挑选儿童图书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儿童图书是否可以作为全班朗读?图画的大小是否可以让学生都能看清楚(教师也可以扫描成投影使用)?儿童图书的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内容主题是否适合教学?儿童图书是否适合做阅读和写作(或写话)教学的结合(有些儿童图书虽然有趣,但只适合欣赏,不适合教学)?
   
    儿童图书的难度是否稍高于全班学生的平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故事情节是否生动、紧凑?能否持续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作者的写作风格是否鲜明,使用的叙述手法和词汇是否太复杂、太费解?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基本的要素,教师还可以依据某一专题,选择同一主题的儿童图书。
 
     选定儿童图书以后,教师可以朗读给学生听,和学生一起分享故事。朗读一来可以克服识字少的障碍,二来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赏”和“观赏”,在头脑中将声音和画面整合,综合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朗读时要从封面开始,让学生通过书名和封面图画猜一猜,作者大概会讲一个什么故事?教师在阅读故事时,首先要注意控制翻页的速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画面;其次可以根据内容,适当增减文字,或者加入一些摹声词和动作,增强故事的趣味;最后,还可以在故事转折的关键部分故意停顿,让学生猜一猜故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印证自己的猜想。
   
    读完儿童图书后,就可以进入讨论活动了。讨论活动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加拿大儿童文学教授帕瑞·罗德曼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最大的就是交流的乐趣”。为了让讨论能顺利进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少问一些简单重复故事情节的小问题,或者是“你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等比较泛的问题,而是要深入文本,从帮助学生
 
澄清观念,激发创意思维的角度设问。
   
   除了讨论活动外,还可以配合游戏、习作、手工、绘画做一些其他的延伸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图书的运用,听、说、读、写的目标达成往往是综合的,不必分得太细。况且,儿童图书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作用,又往往会超出语文教学本身。

作者:儿童图书推荐

首发:http://www.kuaileshutong.com/

本文章版权所属:快乐书童,转载时需要标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