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5-10-26 09:47:07
一位牧师和他的太太因儿子离家出走而烦恼不已,他们找到一位心理咨询师,向他诉说他们的苦楚。
咨询师的一句“你已经诅咒儿子多久了?”让老夫妇惊讶不已。
当咨询师将“诅咒”解释为“诅咒是指说另一个人的不是”时,牧师低着头说“他一出生我就诅咒他到现在,可是结果无效。”
咨询师给他们开出了“我要挑战你和你的妻子,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当你们想到这儿子时,要祝福他,而不是想到他的不好。我要你们祷告,求上天赐福给他。当你们说起儿子时,要记得他好的一面,说他的好话”的药方。
牧师夫妇坚持服用咨询师的“药方”,十天后,他们接到了儿子报平安的电话;两周后,他们全家人在一起聚餐,并说出“很享受和你在一起”的话,饭后,儿子跟随父母回到了家,父亲真诚地请求儿子原谅自己,他们开始和好。
如果连家长都嫌弃自己的孩子,还有谁会怜悯、疼爱他们呢?
我很羡慕故事中这对父子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之心,短短两周的时间,祈祷和祝福填平了他们之间的代沟和裂痕。
可是在很多家庭中因为父母的拳头、讥讽、挖苦、唠叨而使孩子越来越疏远亲人,轻者表现出沉默、逆反,重者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会离家出走。
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愿意选择惹父母、老师嫌,谁不想成长为父母的荣幸、老师的宠儿呢?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扪心自问,如果连家长都嫌弃自己的孩子,还有谁会怜悯、疼爱他们呢?
常常听到一些母亲大声罗列孩子的不是“学习不刻苦、好高自大、眼高手低、不懂的刻苦学习,将来有他受的”云云,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实则根源在于父母,如果家长换一种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进而发展他的学习兴趣。
当我们愿意祝福他人时,上天也会看到我们的祝福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很多时候,我们在唠叨孩子的同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也不妨服用一下文中咨询师的“药方”,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多些理解、多些包容、多些赏识,长期以往,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孩子很优秀!
当我们愿意祝福他人而不再咒诅他们时,上天也会看到我们的祝福。我们种的是什么就收获什么。如果我们撒下咒诅的种子,我们就收获咒诅;若我们撒下祝福的种子,我们收获就是祝福。
当我们真心真意爱孩子的时候,孩子真的会很高兴很幸福的!
咨询师的一句“你已经诅咒儿子多久了?”让老夫妇惊讶不已。
当咨询师将“诅咒”解释为“诅咒是指说另一个人的不是”时,牧师低着头说“他一出生我就诅咒他到现在,可是结果无效。”
咨询师给他们开出了“我要挑战你和你的妻子,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当你们想到这儿子时,要祝福他,而不是想到他的不好。我要你们祷告,求上天赐福给他。当你们说起儿子时,要记得他好的一面,说他的好话”的药方。
牧师夫妇坚持服用咨询师的“药方”,十天后,他们接到了儿子报平安的电话;两周后,他们全家人在一起聚餐,并说出“很享受和你在一起”的话,饭后,儿子跟随父母回到了家,父亲真诚地请求儿子原谅自己,他们开始和好。
如果连家长都嫌弃自己的孩子,还有谁会怜悯、疼爱他们呢?
我很羡慕故事中这对父子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之心,短短两周的时间,祈祷和祝福填平了他们之间的代沟和裂痕。
可是在很多家庭中因为父母的拳头、讥讽、挖苦、唠叨而使孩子越来越疏远亲人,轻者表现出沉默、逆反,重者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会离家出走。
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愿意选择惹父母、老师嫌,谁不想成长为父母的荣幸、老师的宠儿呢?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扪心自问,如果连家长都嫌弃自己的孩子,还有谁会怜悯、疼爱他们呢?
常常听到一些母亲大声罗列孩子的不是“学习不刻苦、好高自大、眼高手低、不懂的刻苦学习,将来有他受的”云云,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实则根源在于父母,如果家长换一种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进而发展他的学习兴趣。
当我们愿意祝福他人时,上天也会看到我们的祝福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很多时候,我们在唠叨孩子的同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也不妨服用一下文中咨询师的“药方”,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多些理解、多些包容、多些赏识,长期以往,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孩子很优秀!
当我们愿意祝福他人而不再咒诅他们时,上天也会看到我们的祝福。我们种的是什么就收获什么。如果我们撒下咒诅的种子,我们就收获咒诅;若我们撒下祝福的种子,我们收获就是祝福。
当我们真心真意爱孩子的时候,孩子真的会很高兴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