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5-10-26 09:47:08
很多人以为推动阅读就是「让不看书的孩子看书」或「教孩子看很多书」,所以父母努力买很多书给孩子,或者带孩子到图书馆借很多书;学校举办阅读达人竞赛,谁看的册数多,就可以获得奖励;父母和老师都认为只要孩子愿意读、喜欢读,阅读力、理解力自然提升。可是,为什么政府、学校、图书馆推动阅读多年以来,我们中小学生在全球阅读能力评比的成绩却不理想?教育主管机关觉得没有面子,希望找到原因;老师和家长也很焦虑,纷纷寻求教导阅读的良方!
阅读理解是一个建构知识的历程,能理解即是能够解释资讯,能够连结已有知识和新资讯,能够运用资讯。读很多书,但没有读懂,或者没有达到理解的程度,这样的阅读对孩子的帮助是很有限的。
那么,要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阅读力呢?例如,一本看似没有结局的故事,其实,作者在字里行间,或在图画里给了很多线索,孩子有没有找到这些线索,能不能找到这些线索,继而根据这些线索去推论结局呢?这些种种都与孩子的理解力有关。
所以,父母、学校老师,图书馆说故事、带读书会的志工,都得先了解「教」阅读的「策略」和「方法」,从而运用适当的读物材料,方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读懂」。
专家告诉我们:鼓励学生多看书不等于教导阅读,写读书心得不等于教导阅读,做阅读测验不等于教导阅读,写学习单不等于教导阅读,所以呢?上面这些方法都是台湾的小学老师推动阅读最常做的事情呀!现在告诉这些老师,不能只有这样,还有更好的方法,老师们听了之后反而充满了无力感。
因为他们每天除了正常教学进度之外,还得进行乡土教育、生命教育、性别教育、弱势关怀教育等的教学活动,更甚者还得面对教育制度、课程纲要的经常变动,课程设计和内容也得跟着变动,对现在中小学老师们来说,教学工作的负荷的确已经「超重」了。
也因此,对他们而言,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有现成的工具书或教案,直接照着做,不必参加研习,也不必回学校后还要组成团队,共同讨论及设计阅读教学方案。
此外,与孩子互动最亲密的父母,如何在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呢?如果大部分的父母都具备教导阅读的知能,他们了解一些策略和方法,那么对孩子将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父母也需要有一本深入浅出的工具书,让他们可以很快掌握方法,运用在亲子共读和床边故事时间。本书对这些家长来说,也就是最好的宝典。
除了父母和教师之外,我也鼓励儿童图书馆员、图书馆和社区说故事、带儿童读书会的志工多多参考本书,让阅读的活动不只是好玩、好听,也能设计对孩子阅读力、理解力有所精进的阅读课程,让阅读活动不再只是停留在「活动」的层次。
公共图书馆是孩子周休假日和寒暑假最重要的阅读场所,如果图书馆带领阅读活动的志工和馆员也学会了教导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搭配家庭父母的指导、学校老师的教学,每个环节都有着健全的机制,那么环环相扣之下,对中小学生阅读力的提升将大有助益,未来我们的孩子在国际阅读评比上,相信也绝对可以逐步超越其他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