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5-10-26 09:47:12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一再证明: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幼儿语言,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浅语艺术的幼儿文学,是一种爱的文学、真的文学、美的文学。它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精神食粮,是提高幼儿全面素质的启蒙 教材,能使幼儿获得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特别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广泛的影响。
一、培养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听觉来完成的,幼儿文学是听的文学。有关语言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 %“说”占30%“读“占16%“写”占9%。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听话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 知识的基本 功。日本教育界称这种能力为基础“学力”。现代社会对听话能力的要求是: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具有较强的听话品评力和听话组合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 发展,用声音来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听话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交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不会听话便不会说话,要会说话必须先学会听话。 培养幼儿做一个乐于并善于听话的人,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能有意听话的时间很短。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有意注 意时间只有3~5分钟,大班幼儿最多也不超过15分钟。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文学普遍篇幅均不太长,但它优美的意境、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有 趣的内容,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听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全神贯注,屏声止息地倾听。哪怕是他们熟悉得可以及时补充成人讲述中漏掉的具 体词句的幼儿文学作品,并迫不及待地期盼成人讲出他们早已烂熟于心的故事情节。幼儿文学作品中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机灵活泼的小松鼠,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 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幼儿熟悉喜爱的。幼儿文学作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总是伴随着强烈的 审美期待在倾听,所以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在听赏作品的过程中,幼儿能一次听懂,听得准确,感悟快,并对听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这个过程,不仅培 养了他们听话的习惯,提高了听话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
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力
好模仿是幼儿的本性,幼儿生来就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语言。幼儿语言是在模仿、练习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文学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在遣词造句,声韵节奏等 诸多方面,都比一般语言更加讲究。它往往能道出幼儿心里有而口中无,难于表达的情惊,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蓝本。幼儿文学向幼儿所展示的浅显丰富、准确规范的 语言,浅中有深,淡中有味,平中有奇,俗中有雅。通过成人的诵读,其优美和谐的音韵中,融入了诗情、哲理与童趣,为幼儿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 愉快的审美活动中掌握准确、规范的语言,在反复的听赏、诵读中,逐步准确清楚地掌握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句型,从而提高幼儿准确规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童 话《金色的房子》中有一段“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房顶亮堂堂,太阳一出来,照得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故事中反复出现,既优美又朗朗上口。孩子听着听 着,很快就会复述,通过复述,既丰富词汇,又掌握优美语句,这样当孩子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后就会在其它场合进行迁移运用,这对孩子以后的读写能力的发展 将产生巨大影响。
美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说:“把确切的词汇教给孩子,这样,他将不仅转动自己的小世界,而且还会更加信心十足地、平心静气 地投身大世界。”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向幼儿展示准确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幼儿可以从文学中学到大量的词汇、规范的句型和语法规则。尤其是词汇量的扩大, 句式的丰富,会促进幼儿的语言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纲要》明确强调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幼儿总是从幼儿文 学作品中,挑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词语以及他们觉得新鲜的句子结构方式用起来。如学习儿歌《山》后,幼儿能马上仿编出儿歌《花》:“春天的花,是迎春花。夏 天的花,是荷花。秋天的花,是菊花。冬天的花,是梅花。啊!我们的祖国,一年四季盛开鲜花。”学习儿歌《摇篮》,幼儿通过反复的吟诵,体会到这首儿歌整齐 的节奏,反复手法的运用,老师稍作引导,幼儿就仿编出相似的诗句。如“大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小雨轻轻下,草宝宝睡着了。”“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 树枝轻轻晃,鸟宝宝睡着了。”让幼儿形容自己穿的毛衣的颜色,他们会说:“像红灯笼一样的颜色。”形容自己的歌声,则说“如百灵鸟般欢笑”等等。如果我们 静下心来听听幼儿的谈话,就会惊喜地发现,他们从幼儿文学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三、激发说话兴趣,促进语言思维想象的全面发展
语言表达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技巧是在民期的语言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新纲要》明确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 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学实践中,培养幼儿大胆地独自讲话是个难点。培养幼儿积极主动 地在公众场合自然地、大胆地说话,是发展幼儿语言的极其重要的环竹。所以,通过给幼儿看图片、念儿歌、讲故事、诵诗文等,就自然地营造了有利于幼儿表达的 语言环境,使他们有话敢说;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其有话可说;创设了各种表达机会,使幼儿有话愿说;利用与同伴和成人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 发展,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根本途径。
文学是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幼儿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无不洋溢欢快明朗的色调,充满幼儿情趣。当幼儿在文学作品中获得快乐后,会迫不及待地与同伴或成人分享自己的喜悦。所以,幼儿文学在激 发幼儿主动、自觉地开口说话方面,具有奇特的魅力。童话、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体裁,幼儿听赏后会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地向他人讲述其精彩曲折的情节,惟妙惟 肖地模仿其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儿歌以其鲜明的竹奏、和谐的音韵、顺口易记的特点博得幼儿的青睐,幼儿会在多种场合饶有兴趣地吟诵不止。喜欢游戏是孩子的 天性,语言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不经意地练习说话。戏剧更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语言表演活动。这些快乐的文学活动,都能激发幼儿主动、自觉说话的愿 望,帮助幼儿有效地进行口语交往,同时也培养锻炼了幼儿在公众场合说话的心理素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另外幼儿图画故事、童话、故事等 都包含极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续编故事,戴头饰表演等,能展开孩子想象的翅膀,为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说,都能说,同时也使他们的观 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得到综合训练发展。如给幼儿讲述童话《小猫的故事》,可以问孩子:“小花猫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会说:“小 花猫饿了会去捉老鼠吃。”“到哪里去捉?怎么捉呢?”引导幼儿想说,敢说,爱说,能说,真正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善于话说,乐于说话。
幼儿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语言的发展。学龄前期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 主,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往往借助于事物的具体形象(形状、颜色、声音等)进行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逻辑思维才逐渐发展。
幼儿 文学在发展幼儿语言的同时也训练了幼儿的思维。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文学熏陶,几乎构成了他们和外界精神交流的全部。所有真、善、美的教育因素都蕴藏在他们所 感悟的想象中。幼儿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色彩鲜艳的插画,可以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意象,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谜语、数数歌、问答歌、颠倒歌、 绕口令等则有助于幼儿分析、判断、综合、推理能力的形成,帮助幼儿发展抽象思维。散文、故事中那些具体鲜明的形象和曲折生动的情节,能启迪幼儿感知抽象的 事物,理解作品中一些抽象的词汇。比如,幼儿常常把“鲁莽”误认为“勇敢”,分不清一者的界限。听赏《谁勇敢》后,幼儿就不难明白:敢捅马蜂窝的小松“谁 也没说他勇敢”。相反,救助别人,拼命扑打马蜂的小勇,虽然“直掉眼泪”,却受到大家的赞许。何谓“勇敢”,随之历历在日。幼儿还特别喜欢为故事、童话续 编结尾,他们根据情节发展的规律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创编出各种各样符合逻辑、闪烁着童心光芒的精彩结尾,令成人惊叹不已。幼儿文学为幼儿提供的丰富、新 奇、怪诞的意象群,成为幼儿想象、加工和创造的依据,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遨游广袤无垠的“第三世界”。在从表象思维到直觉思维发展的 过程中,语言也得以迅速发展。
此外,幼儿文学多方面的功能可以培养幼儿开朗活泼的性格,可以提高幼儿思想道德修养、认知水平、审美情趣、文学 素养。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次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日标体系,提出要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早期 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更在乎启蒙阅读意识,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书、印刷品和阅读的概念,即爱看、乐听、愿读,善 说,通过养成性教育,有力地推动今后的学习,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石出。
德国一位语言学教育家,经过周密调查后发现:最近10年间, 在3周岁的幼儿中,有语言障碍且需要治疗的人数增加了10倍。我国现在尚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资料。不过笔者深信,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是立体的、全 方位的、综合性的。它犹如春天的阳光雨露,滋润着幼儿健康成长。
一、培养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听觉来完成的,幼儿文学是听的文学。有关语言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 %“说”占30%“读“占16%“写”占9%。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听话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 知识的基本 功。日本教育界称这种能力为基础“学力”。现代社会对听话能力的要求是: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具有较强的听话品评力和听话组合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 发展,用声音来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听话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交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不会听话便不会说话,要会说话必须先学会听话。 培养幼儿做一个乐于并善于听话的人,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能有意听话的时间很短。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有意注 意时间只有3~5分钟,大班幼儿最多也不超过15分钟。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文学普遍篇幅均不太长,但它优美的意境、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有 趣的内容,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听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全神贯注,屏声止息地倾听。哪怕是他们熟悉得可以及时补充成人讲述中漏掉的具 体词句的幼儿文学作品,并迫不及待地期盼成人讲出他们早已烂熟于心的故事情节。幼儿文学作品中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机灵活泼的小松鼠,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 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幼儿熟悉喜爱的。幼儿文学作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总是伴随着强烈的 审美期待在倾听,所以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在听赏作品的过程中,幼儿能一次听懂,听得准确,感悟快,并对听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这个过程,不仅培 养了他们听话的习惯,提高了听话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
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力
好模仿是幼儿的本性,幼儿生来就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语言。幼儿语言是在模仿、练习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文学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在遣词造句,声韵节奏等 诸多方面,都比一般语言更加讲究。它往往能道出幼儿心里有而口中无,难于表达的情惊,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蓝本。幼儿文学向幼儿所展示的浅显丰富、准确规范的 语言,浅中有深,淡中有味,平中有奇,俗中有雅。通过成人的诵读,其优美和谐的音韵中,融入了诗情、哲理与童趣,为幼儿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 愉快的审美活动中掌握准确、规范的语言,在反复的听赏、诵读中,逐步准确清楚地掌握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句型,从而提高幼儿准确规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童 话《金色的房子》中有一段“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房顶亮堂堂,太阳一出来,照得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故事中反复出现,既优美又朗朗上口。孩子听着听 着,很快就会复述,通过复述,既丰富词汇,又掌握优美语句,这样当孩子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后就会在其它场合进行迁移运用,这对孩子以后的读写能力的发展 将产生巨大影响。
美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说:“把确切的词汇教给孩子,这样,他将不仅转动自己的小世界,而且还会更加信心十足地、平心静气 地投身大世界。”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向幼儿展示准确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幼儿可以从文学中学到大量的词汇、规范的句型和语法规则。尤其是词汇量的扩大, 句式的丰富,会促进幼儿的语言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纲要》明确强调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幼儿总是从幼儿文 学作品中,挑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词语以及他们觉得新鲜的句子结构方式用起来。如学习儿歌《山》后,幼儿能马上仿编出儿歌《花》:“春天的花,是迎春花。夏 天的花,是荷花。秋天的花,是菊花。冬天的花,是梅花。啊!我们的祖国,一年四季盛开鲜花。”学习儿歌《摇篮》,幼儿通过反复的吟诵,体会到这首儿歌整齐 的节奏,反复手法的运用,老师稍作引导,幼儿就仿编出相似的诗句。如“大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小雨轻轻下,草宝宝睡着了。”“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 树枝轻轻晃,鸟宝宝睡着了。”让幼儿形容自己穿的毛衣的颜色,他们会说:“像红灯笼一样的颜色。”形容自己的歌声,则说“如百灵鸟般欢笑”等等。如果我们 静下心来听听幼儿的谈话,就会惊喜地发现,他们从幼儿文学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三、激发说话兴趣,促进语言思维想象的全面发展
语言表达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技巧是在民期的语言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新纲要》明确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 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学实践中,培养幼儿大胆地独自讲话是个难点。培养幼儿积极主动 地在公众场合自然地、大胆地说话,是发展幼儿语言的极其重要的环竹。所以,通过给幼儿看图片、念儿歌、讲故事、诵诗文等,就自然地营造了有利于幼儿表达的 语言环境,使他们有话敢说;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其有话可说;创设了各种表达机会,使幼儿有话愿说;利用与同伴和成人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 发展,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根本途径。
文学是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幼儿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无不洋溢欢快明朗的色调,充满幼儿情趣。当幼儿在文学作品中获得快乐后,会迫不及待地与同伴或成人分享自己的喜悦。所以,幼儿文学在激 发幼儿主动、自觉地开口说话方面,具有奇特的魅力。童话、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体裁,幼儿听赏后会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地向他人讲述其精彩曲折的情节,惟妙惟 肖地模仿其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儿歌以其鲜明的竹奏、和谐的音韵、顺口易记的特点博得幼儿的青睐,幼儿会在多种场合饶有兴趣地吟诵不止。喜欢游戏是孩子的 天性,语言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不经意地练习说话。戏剧更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语言表演活动。这些快乐的文学活动,都能激发幼儿主动、自觉说话的愿 望,帮助幼儿有效地进行口语交往,同时也培养锻炼了幼儿在公众场合说话的心理素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另外幼儿图画故事、童话、故事等 都包含极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续编故事,戴头饰表演等,能展开孩子想象的翅膀,为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说,都能说,同时也使他们的观 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得到综合训练发展。如给幼儿讲述童话《小猫的故事》,可以问孩子:“小花猫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会说:“小 花猫饿了会去捉老鼠吃。”“到哪里去捉?怎么捉呢?”引导幼儿想说,敢说,爱说,能说,真正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善于话说,乐于说话。
幼儿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语言的发展。学龄前期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 主,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往往借助于事物的具体形象(形状、颜色、声音等)进行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逻辑思维才逐渐发展。
幼儿 文学在发展幼儿语言的同时也训练了幼儿的思维。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文学熏陶,几乎构成了他们和外界精神交流的全部。所有真、善、美的教育因素都蕴藏在他们所 感悟的想象中。幼儿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色彩鲜艳的插画,可以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意象,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谜语、数数歌、问答歌、颠倒歌、 绕口令等则有助于幼儿分析、判断、综合、推理能力的形成,帮助幼儿发展抽象思维。散文、故事中那些具体鲜明的形象和曲折生动的情节,能启迪幼儿感知抽象的 事物,理解作品中一些抽象的词汇。比如,幼儿常常把“鲁莽”误认为“勇敢”,分不清一者的界限。听赏《谁勇敢》后,幼儿就不难明白:敢捅马蜂窝的小松“谁 也没说他勇敢”。相反,救助别人,拼命扑打马蜂的小勇,虽然“直掉眼泪”,却受到大家的赞许。何谓“勇敢”,随之历历在日。幼儿还特别喜欢为故事、童话续 编结尾,他们根据情节发展的规律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创编出各种各样符合逻辑、闪烁着童心光芒的精彩结尾,令成人惊叹不已。幼儿文学为幼儿提供的丰富、新 奇、怪诞的意象群,成为幼儿想象、加工和创造的依据,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遨游广袤无垠的“第三世界”。在从表象思维到直觉思维发展的 过程中,语言也得以迅速发展。
此外,幼儿文学多方面的功能可以培养幼儿开朗活泼的性格,可以提高幼儿思想道德修养、认知水平、审美情趣、文学 素养。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次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日标体系,提出要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早期 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更在乎启蒙阅读意识,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书、印刷品和阅读的概念,即爱看、乐听、愿读,善 说,通过养成性教育,有力地推动今后的学习,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石出。
德国一位语言学教育家,经过周密调查后发现:最近10年间, 在3周岁的幼儿中,有语言障碍且需要治疗的人数增加了10倍。我国现在尚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资料。不过笔者深信,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是立体的、全 方位的、综合性的。它犹如春天的阳光雨露,滋润着幼儿健康成长。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说”远比“写”运用更广泛、要求更高。只有语言能力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的人,才能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我们应充分利用幼儿 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积极影响,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使今天的孩子比他们的父辈更健康聪明,更活泼开朗,更能说会道,更能言善辩,更富于开拓性、创造性,成为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