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5-10-26 09:47:15
对于启蒙阶段的孩子父母来说,带孩子一起开始早期阅读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孩子要读绘本、怎么读、怎么判断哪些是好书?看了今天的推送,你会明白很多。
怎样和孩子读绘本
绘本 (图画书) 是出版界中比较热闹的一块,出版的绘本品种多样,其中优秀的品种也有不少。但国内绘本的发展起点还是很低,整个市场对绘本的关注仍然不够。儿童文学专家彭懿出版《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是一本关于如何阅读图画书的入门读本,书里面详细解读了64种最经典的图画书,包括欧洲、美国、日本等各个不同地区的作品。对于中国童书界来说,是一部很好的指南性图书。以下截取《图画书》部分内容,教你如何陪孩子一起读绘本。
从封面可以猜故事
克里斯·范·艾尔斯伯格 (Chris Van Allsburg) 的《天灵灵》(Jumanji,1981),封面上两只大猩猩蹲在厨房的餐桌上,一个小女孩推开门,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家里怎么会突然冒出来两个不速之客? 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诡异的幻想故事了。
孩子一般不会漏过环衬
可以说,环衬是整个绘本里最容易被人漏看的一页了!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常常被人一翻而过,然而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
环衬印上图案的绘本也不在少数,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别放过它们,也许看完全书你就会恍然大悟了。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My Dad,1998)这本幽默的绘本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的环衬上的图案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
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又叫主书名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
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它还常常是一个引子,作者会故意在这里埋下一个悬念,吊起你的胃口。你看汤米卫·温格尔(Tomi Ungerer)的这本光是在日本就卖出了100万部的《三个强盗》(The Three Robbers,1961),一轮黄色的满月之下是三个头上戴高帽子的人,漆黑的帽子漆黑的脸,只有眼睛是白的……今天晚上他们要去抢什么呢?就这么一个谜雾重重的扉页,就已经让人欲罢不能了。
正文即图绘本的主体,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阅读一本绘本呢?
也就是说,绘本究竟是应该大人读给孩子去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自己去读呢?
松居直可以说是日本最久负盛名,同时也是最坚忍不拔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了,曾经写过一系列关于怎样阅读绘本的书。几十年来他一直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观点,就是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他在《绘本的快乐》(《絵本のよろこび》,2003)中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
“绘本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和空间里,存在着绘本这样一个快乐的语言世界,读者和听者共同分享和拥有这种语言的快乐。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读者自己的感受讲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父母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听者的一生当中。这正是母亲读过、父亲读过、老师读过的绘本的精髓。”
这也不是松居直一个人的观点,比如美国学者爱伦卫·汉德勒卫·斯皮茨(Ellen Handler Spitz)《在图画书之内》(Inside Picture Books,1999)一书中,也赞同亲子共读:“出声地朗读图画书,不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幼小的听者们来说,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行为……在亲密相偎一起阅读图画书的同时,大人和孩子一起迈入想像的空间。大人越过了自己与孩子相隔的岁月,越过了孩子与自己日常生活的界线,借助艺术的翅膀,给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现实感。”
松居直还主张大人应该一边给孩子读绘本,一边让孩子自己看图画,他发现孩子即使是只看图画,一本绘本的内容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图画比文字容易理解吗?培利卫·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里对这种观点表示了怀疑:“由于图画也受文化的意识形态假设所影响,因此孩子要对文化有些了解之后,才能够理解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