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都喜欢的,有的宝宝简直是由奶加故事喂大的。当你选择了幼教行业,当你变成爸爸妈妈,你一定为如何给宝宝讲故事伤透脑筋,但随着你同宝宝的一天天成长,你讲故事的技巧与能力也在一天天的增长,也许,不知不觉中你还学会了编故事,这一切都源于你对孩子的爱。
你知道吗?故事在宝宝的智力发展中也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研究者经长期观察发现,宝宝的词汇量与母亲每天跟他说话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讲故事也是说话的一种,因为当我们为宝宝讲故事的同时,就是在帮宝宝在累积词汇,宝宝会透过妈妈的动作、表情、凝视与音调来 理解、每句话的情境。有些年轻父母担心自己不太能说会道,普通话也不太标准,讲起故事来缺少韵味,但其实,讲故事就跟聊天一样,你想说什么都可以,只要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个投入爱的过程,宝宝一定也会从中得到满足。图画书具有丰富生动的视觉图像与活动有趣的故事节,不但可启发宝宝对美的领悟,还能培养宝宝在故事情节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因为只要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好的图画故事书本身就有一大片的空白,可供宝宝从不同的角度自由想像。事实上,图画故事书的智慧对成人来说,也是一笔财富,你在跟宝宝分享故事的同时,并不只有内容的传达,宝宝的情绪也同时被释放了,通过亲子共读的互动,能使宝宝慢慢地发展出了解与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这 对宝宝的人际智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技巧1:选择有重复性情节的故事
在刚开始讲故事的阶段,故事情节具有重复性的图画书尤其会受到宝宝的青睐,因为这一类的故事不但可帮助宝宝更容易地预测故事的进行,也可以帮助宝宝记 忆,从而增强他的记忆力。当你念到那些不断重复出现的片断时,宝宝一定会特别的兴奋,忍不住跟着念念有词,而这些他所熟悉的句型也会渐渐地被他运用到各种 生活情境中去,当宝宝不知不觉地出口成章时,你一定会感到惊喜。
实用技巧2:你与宝宝可创造不同的结局
掌握这一实用技巧对你而言很重要!有时候,图画故事书本身只是一个“基础”,你与宝宝可在此基础进行创造,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比如把小矮人描述 成中国式的、日本式的、太空式的,随后情节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你也可以让宝宝创造属于自己个人色彩的结局,7个小矮人分别拥有不同的颜色,于是,故事 的情节、结局也就变成了好多种。
实用技巧3:与宝宝一起演出故事的内容
你可以在讲完了故事之后,问他:你喜不喜欢这个故事呀?你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吗?为什么故事的结局会这样?你能另外编一个新的结局吗?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个人? 通过不同的故事,你还可以让宝宝懂得什么叫做分享,什么是同情与愤怒,甚至与宝宝一起重复书中的对话。如果故事情节简单的话,你不妨与宝宝一起动手制作简单的道具,演出故事中的一个片断。这样,宝宝从中获得的快乐就更多了。
实用技巧4:学会提问
年轻父母给宝宝讲故事时,可沿着图画故事书的情节线索,紧扣主人公心理活动来提问,比如给孩子讲 《小刺猬学时毛》的故事时,我就问“小刺猬烫了头发后心情怎么样”“发生了那么多事后小刺猬怎么想?为什么小刺猬不想烫头发了?等问题,引导孩子感受和理解。父母也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来提问。对于低年龄的宝宝提问要简单扼要,比如《早上好》的故事,先让宝宝看图书,再提出:安安看见了谁?小公鸡对安安说什么等问题,有时,讲一段故事后提出问题,让宝宝找出相应的图片来回答。这样能促使宝宝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 情、理解画面的内容。你最好把提问当作游戏,当宝宝回答不出时,你可提出辅助性的问题进行引导,以拓展宝宝的思路,按照宝宝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父母的 提问要由浅入深。如给孩子讲《怪猫》的故事时,我提出了这是什么?怎么只有脚没有头?这是谁的脚?等问题,一步步引导宝宝由易到难不断思考。
故事的开始部分
这一部分,教育者提问前应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与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了解幼儿对该问题已掌握的相关经验,在该基础上找到出发点。老师讲爱因斯坦的故事前应该思考:孩子们对爱因斯坦这个人了解多少?知道科学家这个概念吗?如果孩子们对爱因斯坦一无所知,对“科学家”也是模模糊糊,老师提问时就应避免提诸如此类的问题。她可以采用另一种与内容有关的方式提问以吸引幼儿,引起他们倾听的强烈愿望。比如,用与手工制作相关的内容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你们以前做过些什么?你们对那些东西满意吗?有一个叫爱因斯坦的人也很喜欢,他啊,曾经做了几张比较丑陋的小凳子,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充分利用孩子旧有的知识经验,让故事有“合适的距离”,这样才能真正的吸引幼儿,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使之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
故事进行中
一般说,为使故事达到传递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故事的长度与情节复杂度跟幼儿的年龄应呈正向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故事的情节、语言等难度将相应的增加,故事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幼儿年龄越小,所听的故事更接近现实生活。如果故事脱离了生活中这些原型提供的表象,他们便无法理解,其想象就是乱想而无意义,一位专家谈到,2—3岁的孩子喜欢听的故事是关于植物、动物等的;4—5岁的孩子由于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可提供一些民间传说、神话、童话等题材的;5—6岁的孩子喜欢听的则倾向于历史人物类。选择到适合孩子的故事,这只是吸引幼儿,促进发展的一个方面。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比较短。让他们全神贯注的听完一个故事很难。适当的提问则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使孩子自始至终思想集中,感受故事的意境,体会故事的韵味。在故事进行中,可以随时提出一些有悬念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有趣而简单,让幼儿通过自己思考、通过专注于故事情节的发展能解决。如上面,在故事进行过程中,老师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们知道爱因斯坦是怎样做的吗?如果是你,可能会想出哪些解决办法呢?孩子们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无意注意,使思维跟上故事情节的推进,从而通过边听边思考的过程使思维得到训练。
结尾部分,重要总结
这一部分,所提问题不应定位于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与注意力,而应以检测幼儿的理解力为主,关注幼儿对故事整体内容与思想的把握程度。可采用让幼儿对故事进行复述、再现与创造等多种办法进行评估。在学生用语言表达的同时还可让幼儿借助动作进行表演,运用多种感官体会故事。如上,老师可提出:哪些同学愿意来扮演爱因斯坦与老师?哪几个同学来表演三张“可爱”的小凳子?另外,也可创设一个相似的情境,问幼儿,你们会怎么做?等等。 讲故事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方式。但如果故事中所提问题既不合适,又不当时,则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阻碍幼儿的发展。因此,家长与教师在运用时,一定要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