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说话需要用心
首页 > 教育心得
    父母应是孩子最信任,也最依赖的人。有太多的谜渴望从爸爸妈妈这里得到答案。有太多的心理话,想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尽管有时可能只是三言两语不着边际,但有时却是一本正经和大人说话。很多家长常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缺乏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意识。不用心倾听孩子说话,最直接的后果,是孩子也不会认真倾听大人说话。在很多家庭里,家长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总爱自行其事,爱搭不理,这种无效的对话沟通方式,常导致家长下达指令后不见执行而多次唠叨,最后发展到大声训斥,甚至是上演“拳武行”。正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从说与听开始便出现种种问题,这就为教育埋下了隐患,没有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对孩子进行好习惯好品质培养便无法着手。理性的家长不妨认真检查一下,在你的家庭里,谁缺乏倾听孩子的耐心?谁在忽略孩子渴求回应的焦急?谁在嫌弃孩子话多而心烦?查找到原因,要和其交流,劝其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
  一、倾听要与孩子保持合理距离

  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和家长之间不管是说话,还是做其他事,都易忽略保持空间距离。久而久之,孩子就如橡皮糖一样紧紧地粘着父母,有时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孩子都会无所顾忌,让人看了非常不舒服。想要和孩子保持正常的沟通关系,首先要掌握彼此的空间距离。

  1. 亲密距离。当父母和孩子表现出亲昵举动时,像晚睡前和回家后见面的拥抱,嬉戏玩耍,说悄悄话,手拉手户外散步、过马路,可以应用亲密距离,一般肢体距离在45厘米以内。亲密距离可以带给孩子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实存在。亲密距离只能偶尔用之,不能在一日生活中频繁出现,需要父母加以注意。

  2. 礼貌距离。当家长和孩子很认真说话交流时,肢体距离保持在45120 厘米之间,这可以彼此目光对视,有利于保持专注。这种距离关系往往易被父母忽视,很容易让大人与孩子之间距离过近,其弊端是孩子不分时机和场合肢体易乱动,没有规矩,不讲礼貌。

  3. 合理距离的积极意义。当孩子步入儿童期后,家长需要格外注意礼貌距离的应用场合。否则,孩子心理发展如果仍停留在幼儿期,会下意识频繁表现出与父母的亲密距离。直接导致后果便是,孩子与父母的心理分离得不到有效培养。合理距离的意识灌输与培养,体现家长是否关注育儿细节,也体现出家长是否有很强的家庭教育意识。

  二、倾听孩子说话时,请放下手里的一切

  倾听是心灵间的彼此关注,如果家长和孩子在交流时缺乏目光关注,而是很随意应答,便无法培养孩子目光交流时的专注。很多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上课时眼睛四处乱看,甚至乱讲话,这都与平时家长过于随意和孩子交流有直接关系。

  1. 走到孩子身边说话。当孩子有话想和你说,而你又方便和孩子交流时,不妨走到孩子身边,可以坐下来,蹲下来,或者弯下腰与孩子保持礼貌距离,然后再倾听孩子说些什么。这种方式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需要有心的家长以尊重的姿势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切记,你尊重孩子,孩子同样会回报于你。

  2. 请孩子到你身边说话。有时家长手里可能正做着事,但必须要及时回应孩子说的话,可以请孩子来到你身边,你在原地暂时停下手里的活儿,在保持礼貌距离状态下,倾听孩子说即可。当然,平时要给孩子明确约定,或者请孩子来前告知他。这样一来,孩子才会知道你正做什么,而给予你理解与配合。

  3. 不方便回应时要及时告知。有些时机和场合不方便去倾听孩子说话,比如过交通路口时;你正在路上开车孩子在后座上;你在接听电话时;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在孩子阅读和写作业过程中等。如果孩子想和你说话,你可以视情况告知孩子先集中注意力做事,结束后,我在认真倾听你说。

  三、当孩子陈述自己的观点时,请勿随意打断

  平时经常能看到一些孩子把自己新奇发现告诉父母,尽管有时孩子描述的可能不尽详细,或者受制于口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影响,但有些家长却缺乏倾听的耐心,要么随声应和,要么熟视无睹。当孩子看到父母对自己的话不感兴趣时,便索然无趣也就不说了。长此以往,孩子有心里话也不愿意和父母说,直接导致亲子沟通的不畅。

  1. 表现很感兴趣的样子。孩子特别再意自己说话时父母的态度,如果你能欣喜地,或者微笑地点头同意,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让孩子感知你很想听他说些什么。孩子就会非常认真地说出他要说的内容。相反,如果你心在不焉,没有积极的回应,孩子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愿意说下去,转而做其他事。

  2. 明确告知孩子你会耐心听。告知是亲子沟通常用的方法,当你明确告知孩子你已经做好耐心倾听准备时,会让孩子也做好认真和你说的心理准备。比如可以这样说:“宝贝,请讲,我在认真听。”“好,我认真听,你专注讲吧。”像类似的话,还可以培养孩子平时与人交流时保持专注的好习惯呢。

  3. 让孩子确认你在倾听。孩子在讲一件事时,家长需要积极回应,以让孩子确认你在认真倾听他讲话。比如可以在孩子完整讲完一句话,或者一句话时回应,“嗯!”“是吗?”“怎么会这样?”“哇,真是有趣呢!”“好,继续讲,我非常感兴趣”等。这种积极的回应并不会打断孩子正在讲的内容,不会造成专注力的破坏。

  4. 有不同观点时可等孩子讲完后再说。有很多家长缺乏足够倾听的耐心,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常会马上指责孩子,甚至是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抛给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情愿接受。一旦孩子被阻断,或者被否定,再多的话也不想说了,因为没有了兴趣。亲子沟通中在这方面很常见,希望格外引起注意。

  5. 当孩子带着恐惧和忧虑的心情找父母倾诉时。这是一种并不常见的现象,但需要加以留意,如果你直接安慰到“哦,不用担心,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多大个事啊,别怕。”“看把你吓的,你胆子怎么这么小呢?”等,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怀疑自己,或者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时甚至是麻木。你可以描述孩子当时的心情以示理解他,比如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受,对吗?”“爸爸知道你现在有点害怕,是吧?”“亲爱的宝贝,有爸爸妈妈在,你把事情说出吧,我们一起来帮助你,好吗?”这样的启发会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然后才能把事情描述出来。之后,再给孩子一些具体的解答,帮助孩子排除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