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6-04-11 15:12:14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说,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始终处于极度的焦虑中。这种焦虑主要来自我们在世界文学格局中被他者所认可的位置——一个很低的位置,甚至没有位置——我们自己也是这样来确定自己的位置的。
这种焦虑也许现在可以暂时得到缓解。日前,曹文轩获得2016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这个儿童文学界的至高荣誉,还是一个“终身成就奖”,一生只能获得一次。
有人说曹文轩的小说是“少年”小说,他也自认“绝对以少年喜欢我的小说为傲”,可同时他又强调,“若成年人喜欢这些作品,我也沾沾自喜”。曹文轩始终持一观点:儿童文学是文学,“儿童文学”四个字,儿童是定语,中心语是文学,文学的规律是一致的。
曹文轩劝告作家和家长——总之是那些大人们,不可作茧自缚,不可低估少年读者的欣赏能力。“从前的少年,在还没有人为他们专门写小说时,他们也是能够看《红楼梦》的,也是能够读古典诗词的,也是能够欣赏许多世界名著的。”
很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让儿童快乐的一种文学,但曹文轩自始至终就不赞成这种看法。他说:“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相反,一味的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与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不能把快感与快乐混为一谈,因为悲剧也能使人产生快感。”
也巧,本届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对曹文轩的评价是:“曹文轩的作品书写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张爱玲有一部电影剧本《太太万岁》,里面的那位太太最喜欢看苦戏——越苦越好。曹文轩也写过一篇小说《兰花》,讲述了一个真事。在他老家,有些人家办丧事,会请一些特别擅长哭的人来帮着哭。小说中的这位妇女就特别擅长此道,堪称“千古绝哭”。“她让所有的、心中存在大大小小悲哀的村妇们,都勾起心酸之事,随着她的悲恸哭声,沉浸于温暖的、自怜的悲哀之情里;然后,她们会一下子轻松起来,开始更美好的生活。”
不过,对于从事写作的青少年,曹文轩表达了另一种态度。“现在很多青少年的写作也跟我一样充满了伤感,这是要警惕的。”曹文轩说,“今天孩子的写作秋意太重,一看到落叶纷纷,心情就冰凉得不想活了。其实这个悲凉并不是他真正的感受,而是知识告诉他的。所以我提出‘阳光写作’的概念:孩子的写作应该按照自然的方式,春天就过春天,夏天就过夏天,秋天就过秋天,冬天就过冬天。”
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曹文轩也经常说自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而且“至今仍然是乡下人”。在他的作品中,乡村的故事也占了绝大多数:《草房子》讲述了他和父亲的故事——形神憔悴的父亲忧心忡忡地背着病入膏肓的“我”,行走在城市与乡村;而他自认所有作品中最沉重的《青铜葵花》,也封存了他与妹妹的童年生活。
曹文轩写过一篇关于沈从文的文章,《降格的艺术》。他认为,沈从文是一位懂得艺术真谛的作家,因为他把生活中那些过于强烈的情感、幅度过大的动作省略掉,或者将它们控制在到达顶点前的一步。
“我的作品也缺少激烈的动作、激荡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耀眼的色彩,这种状况甚至使人怀疑孩子们是否能够喜欢我的作品。我没有做过调查,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我写的那些书总是卖得动的。”这一句,似乎能透露出曹文轩少年般的“狡黠”。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