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7-02-17 14:38:36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随波逐流的大环境影响,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围绕这些孩子转的成人“心虚”,自己不读书,自己没思想,却把“逆袭”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然后一厢情愿的打着为了孩子好爱孩子的幌子把孩子硬推到所谓的“起跑线”上去。殊不知,这种愚蠢的行为一开始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
真正的“起跑”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起跑期”用心陪伴孩子阅读,假如再超前一点,就是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就开始陪伴孩子阅读。一个喜欢读书、拥有良好读书习惯的父母,才是孩子的真正“起跑点”。
一本好的绘本带给人的力量是积极的,向上的。父母老师和孩子共读绘本的过程中,年龄的距离会消失,心灵的桥梁也出现了。孩子的笑容不仅包含着听故事的喜悦,更充满了享受亲情的满足,而父母老师也会因为和孩子共读,暂时抛开成人世界的烦恼重拾起儿时的纯真,感受到阅读的宁静、世界的美好。重视阅读、常常阅读的父母和老师,最能影响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孩子读得多,累积的语汇多,愈能接收信息、链接知识,孩子一旦融会贯通,自然就愈聪明。
小编把阅读的家庭和班级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供读者检视看看自己是哪一种类型:
1、父母老师爱阅读,孩子也爱阅读。
2、父母老师爱阅读,孩子不爱阅读。
3、父母老师不爱阅读,孩子爱阅读。
4、父母老师不爱阅读,孩子也不爱阅读。
目前孩子的阅读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动想读。
2、被动,不喜欢读书也不爱听大人读书。
3、不主动读书,但大人为他阅读或与他共读时较感兴趣。
4、喜欢听大人读,也喜欢自己读。
阅读是read,读书是study
如何让孩子能悠游阅读、享受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一辈子都可以随身带着走的能力,如果你对多数人都肯定的阅读理念也有共识,那么,你就不会错过美好的共读时光,那是人间最幸福的一件事。
有些父母或老师比较注重短期效果,希望孩子读了一本书之后,能牢牢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和深远意义,理解它的遣词造句、描写手法和意境,这是“读书”而不是“阅读”。
英文的阅读是read,读书是study,它们是两个不一样的单字,阅读应该是悠闲的、自主的,而读书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例如考试)。但是中文的“阅读”和“读书”几乎没有区别,常被混为一谈,其实和孩子一起阅读五颜六色的图画和故事,更能刺激孩子的听力和视觉,加上怀抱、温柔的声音,这样的阅读,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刺激,也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社会规矩的过程,不像读书那么功利或是要求立刻产生效果。
孩子从咿呀学语,使用“饭饭”、“尿尿”等重复字,直到能说出简单的句子,表达完全的意思,需要父母老师和孩子对话或用讲故事的方式去训练,因此给孩子讲故事,不只能促进亲子或师生关系,也是训练孩子语文能力最好的方式,而绘本正好是共读最好的工具之一。从生活习惯、行为规范、情绪疏导,到文化价值观和人生信仰,都在绘本中可以找到,透过温馨的共读,自自然然就传递给孩子良好的观念。例如:有个小女孩一直缠着妈妈不肯去上学,只要分离就哭哭啼啼的,她的妈妈找到绘本《妈妈心妈妈树》每天晚上念给她听。小女孩跟著书中的角色,感受小苹果和阿志不安的心路历程。
妈妈把绘本上的故事念完之后,小女孩说:“我也要一颗妈妈心。”
“好,妈妈做一颗给你带去学校,就像妈妈陪你去上学一样。”
“妈妈,那我们就变成同班同学了!”第二天,小女孩果然带着妈妈剪剪贴贴做的一颗心,安心地去上学了!
小编常笑说做父母的赏味期限顶多18年,错过了这段时期,想再陪伴他们就来不及了,因为时间就是这么残忍,不知不觉地,孩子就长大离开父母的掌心了!
现在很多孩子2岁左右就被送去幼儿园,由老师扮演学校的“父母”,因此,老师和父母一样,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推手。绘本是创意的大本营,创意是未来的竞争力,陪孩子阅读,就是为他做一件美丽的事,父母老师千万别错过这美好的黄金关键期。
(文章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