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7-04-11 11:19:41
前几天,去了一个亲戚家,因为很久没有见面。
我就从家里的书柜选了一套绘本,给4岁的孩子送去。
没想到去了之后,发现他家里麻将桌倒是换新的了。
就是没有看到一个放书的地方。
所以我小心翼翼地把书从袋子里拿出来的时候。
男主人瞄了一眼,然后问我,“这是什么啊?”
我说是给孩子准备的一套绘本,挺好看的,评价也不错。
“哦!”然后就没下文了。
我把他递给小家伙。
孩子倒是很喜欢,觉得那好看的封面看上去很有趣。
于是我说,“拆开看看,要爸爸给你讲一个故事听听。”
“千万不要让我讲。我看到书就晕。”男主人赶紧挥手拒绝。
“那我找妈妈讲。”孩子不甘心。
这时孩子妈来了说“我们家从来没有给女儿看过什么绘本呢。主要是太忙了!”
她这样说我也是理解。
因为这样的情况太常见,曾经有一个调查发现:每天能保证有15-2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庭不足10%。
其实这个数据在有些地方可能还不足1%。
不信的话,你可以从自己认识的亲戚朋友中去数一下,看比例如何。
而你又属于少数还是多数呢?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
随便问问,就会有以下这些理由:
比如太忙了,真的真的没有那30分钟来陪孩子阅读。
还有一个原因说是孩子不爱阅读。
意思是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有人会说是遗传,“你看我们家没一个爱读书的,爱阅读才怪。”
就算有些父母知道亲子共读这回事,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对这件事非常随意,高兴的时候陪孩子看看书,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假装这事不存在。
其实,这都是借口。
原因是你根本就不重视这个事。
所以白岩松就曾痛心疾首地说:“这几年一直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没有。
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有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肉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但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
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
而与之对应的是家长一个比一个积极地把孩子送去培训班。
不管有钱没钱都送。
在《人民的名义》里,侯亮平和钟小艾这样的曾经学霸,高级知识分子也在张罗张儿子是不是要多报几个培训班,因为不想去学校挨老师的批评。
我们老家出来务工的亲戚,每月仅2000元工资的家庭,也把孩子送了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因为不培训补习,孩子的成绩就没有保障。
整个社会都在这样,逼着孩子们去提升成绩,而对于收益无法一时显现的阅读则熟视无睹。
我们曾经躲起来看课外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能真正陪孩子阅读,重视孩子阅读的父母越来越少。
这是一种悲哀。
不管如何,总是需要一些改变才行。
而首先就得从观念的改变开始。
前几天,有一个妈妈在后台留言说:
“感恩遇见,启发了我,让我重视阅读,一路走来,孩子也慢慢地爱上了阅读。“
这应该是对我们平台最好的赞美了。
能够帮助一个孩子爱上阅读,开启这扇大门,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因为,亲子阅读跟才艺培训来比,往往是阅读的意义更大。
这几年,我一直坚持陪儿子一起亲子阅读。
而没有送一个培训班。
所以很多朋友不解,你的儿子看上去挺聪明好学的,为什么不趁热打铁去多学点东西呢?
其实我有时候看到一些小朋友小小年纪就才艺了得,也会动这个心思。
然而看一看儿子,觉得他通过阅读习得的东西,也长了不少的本事呀。
只是这种本事很难一下子看出,没有舞蹈的优美,也没有琴棋书画那么让人受用。
只有我这个守望者才感觉到其中的变化。
我想每一个重视孩子阅读的父母,应该都会有此感。
孩子的见识、谈吐、用词遣句跟读过的书成正比。
还有想象力和情商都会略高于同龄的孩子。
其实拥有一门才艺,往往强于一门,而其它皆弱。
而阅读却是综合的学问,像习武之人练基本功那样,能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爱阅读的孩子身后,都站着一个重视阅读的父母。
他们知道知识的力量,并且相信阅读的作用。
我曾在省图书馆门口坐着,看那些来来往往的借书人。
很多孩子是跟着自己的父母一起来的。
那些孩子脚步轻盈,举止得体。
身边的大人也是温文尔雅的多。
而从小区外边那些麻将馆经过,喧嚣叫骂之声不绝于耳。
两处的人一比,往往就能觉得不同。
有人说:世界上每多一个图书馆,就会少一座监狱。
我想说:世界上每多一个爱书的父母,就会多一个爱阅读的孩子。
因为孩子的兴趣往往跟父母及家庭氛围息息相关。
如果你说孩子不喜欢阅读,依据何在?
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的?
为什么不喜欢呢?
也许你从来就没有帮助孩子去喜欢图书呢。
就让孩子去背黑锅。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如果跟孩子一起阅读。
你会发现,孩子更加地信任你,亲近你。
因为亲子共读会交流思想,也会传递感情和价值观。
好处可以写好几十万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