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对孩子成绩的影响有多大
首页 > 教育心得
每每听到很多的家长抱怨孩子的成绩又下滑了,看到家长们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而四处去打听这个培训班那个加强班的,其实爸爸妈妈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朗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和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同样的,朗读也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在数学解题时如果反复朗读题目,效果一定会更好。
 
但是很多孩子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会拉长声音,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爸爸妈妈们在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因为朗读拉音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特别是语文课程造成很大的影响。
 
1  -家长们要找到孩子朗读会拉音的原因?
 
1、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接触的大部分是儿歌,这些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孩子在朗读的时候,拉长音,听起来会特别可爱、有意思,而家长们和老师并未引导他们读好来,长久下来,“唱读”现象就慢慢出现了。
 
2、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他们不能很快认出汉字,只能慢慢拼读,一个字一个字拉长音读,然后从嘴巴里蹦出来。而且低年级的孩子对课文把握不到位,不理解字词,也不能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势必不能朗读到位。
 
3、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学校里,老师没有很好的指导孩子们朗读。由于指导孩子朗读这块上会花费很多时间,特别是低年级的老师怕课上不完,从而对朗读这块没有重视。低年级的老师往往采取的形式就是让孩子们齐读,但齐读容易让孩子们随波逐流,用拉长音的方法达到朗读整齐、大声,从而也就造成了很多孩子朗读拉音的问题。
 
2  -家长们要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是什么?
 
■ 朗读,能培养孩子们的语感

学习语文,语感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语言,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敏捷。反复诵读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诵读,把文章读得琅琅上口,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与格调已经十分熟悉,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这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朗读,能提高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

要提高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必须依靠对课文的正确诵读。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非轻易可以练就,它是在千百遍按照汉语普通话规则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的。“熟读是把一切成例化成习惯。
 
■ 朗读,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根据课文的内容去预习去朗读,多读多念,自然的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意思。
 
■ 朗读,对于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也大有帮助

反复朗诵典范文章,久之,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感性直觉增强了,心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有了章法。毛泽东青少年时读书采取“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味,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势、节奏和神威。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3  -家长们从几方面入手去纠正孩子的拉音问题
 
■ 强化孩子们的课文预习,教会孩子理解字词
 
 孩子对字词的不理解,使得他们在朗读的时候随意停顿,语气语调不懂变化。学校老师一般都会布置预习课文的作业,当孩子们在预习的时候,如果碰到不理解的字词,爸爸妈妈们先让孩子用符号标注出来,然后拿出字典和孩子一起翻查字典,教会孩子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样孩子在对生字词有一定的理解,在朗读的时候就会有所注意、有所感悟。
 
■ 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孩子们在家里朗读的时候,发现孩子有拖音问题的时候,不妨创设情境,让孩子角色扮演,去朗读课文。让孩子融入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才能朗读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创设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角色扮演,能够很快地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内容,孩子朗读起来有滋有味,很难再拉音起来。
 
■ 多和学校老师沟通,让老师多做范读,引导孩子多种方式朗读
 
在小学的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教师的正确范读尤其重要。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极易模仿老师的朗读方式进行朗读,所以教师对课文的正确朗读有助于孩子朗读水平的提高。
 
朗读这个好习惯是靠一朝一夕慢慢培养起来的,尽早给孩子朗读,你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但是家长们在陪孩子朗读的时候一旦发现孩子有朗读拉音的问题时就应该重视起来,慢慢的从细节方面去帮助孩子纠正,从而使孩子慢慢的形成正确的朗读方式,这样同时也帮助孩子学好语文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