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早期阅读能力?
首页 > 教育心得
此前英知学习内容主要面向教师群体,讨论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相关的问题,但教育从来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事实上,在学习期望、学习态度与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方面,家长对子女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就早期教育而言,孩子是在父母的膝头成长为读者的。亲子朗读能够培养孩子对书本、故事、韵律和文字音乐性的丰富感知,是每个孩子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之前体验阅读乐趣和语言奇妙的重要途径。

本文讨论早期阅读的时机、如何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材料的选择和亲子阅读的方式等,试图解答一些关于早期亲子阅读的困惑,供家长和老师们参考。

1. 胎儿能「听懂」父母的朗读吗?

许多家长有这样的疑问,「亲子朗读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的回答是: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就可以开始了,甚至更早。对于0~6个月的小宝宝来说,朗读的目的不在于让他们理解书中的意思,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聆听你的声音、接触书籍和其他读物。




如果抽不出专门的时间给宝宝读童书,不妨在你自己读书、看报纸、刷手机新闻的时候读出声来,让宝宝可以听到——虽然只是简单的小事,日积月累却能帮助宝宝熟悉声音、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特点,为语言发展提供养分。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Decasper做过一个实验,让孕妇在孩子出生前的六个月中,反复给肚子里的宝宝朗读同一个故事。研究发现,宝宝出生后不仅记得这个故事,对这个熟悉的故事表现出明显的偏爱(Decasper et al., 1986)。

另有研究表明,德国和法国的新生儿的啼哭声差异明显,分别显示出德语和法语的语调,仿佛在哭声中就可以听出他们父母的「口音」(Mampe, Friederici, & Christophe, Wermke, 2009)。

这些研究告诉我们,宝宝在胎儿期就能够感知不同的声音并将它们与父母提供的安全感、熟悉感等正面经历连接起来。




2. 哪些因素影响早期阅读能力?

每到一年级开学的时候,家长和老师都会发现,班里有些孩子的识字、阅读和理解能力明显超出同龄的孩子。他们似乎很容易明白老师的指令和教学内容,读书不仅比其他孩子更快、更轻松,往往还乐在其中。




哪些因素造就了这些「早熟的小读者」呢?教育界在过去数十年间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这些「早熟的小读者」并未如大家猜测的那样在学前接受「正式的阅读教育」,相反,他们「超前」的阅读能力,主要得益于早期家庭教育。研究人员在这些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中总结出四个普遍特点,供教育者们参考(Durkin, 1966; Clark, 1976;Forester, 1977)。

1.父母经常为孩子朗读。朗读的内容不限于书本,也包括环境中的各种印刷文字,如包裹上的标签、街头标志、公告牌上的内容等等。此外,这些父母自己也热衷阅读,孩子在家中经常能看到他们静心读书的身影。

2.家里有种类丰富的文字印刷品——书籍、杂志、报纸、漫画书,应有尽有。甚至有研究表明,家中文字印刷品越多,孩子的读写能力及数学能力就越强 (NAEP,1994)。

3.家中常备纸笔,允许孩子「乱写乱涂」。许多研究显示,儿童对于书面语言的好奇和探索始于乱涂乱画,涂画的内容会从天马行空的线条和色块,逐渐发展为对印刷字体的模仿,为早期书写奠定基础。

4.父母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和促进孩子对读写的兴趣。例如:耐心地应对孩子永无止境的提问、鼓励孩子对阅读的内容作出富有创造性地联想和评论、赞扬孩子在读写上做出的努力、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在家中显眼的地方展示孩子的书写作品等。

3. 一直是我在读,孩子怎么进步?

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其实反映了语言能力发展的基本顺序。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对口语语音的理解可以促进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在孩子开始识字之前,他们已经能听懂很多词汇,可以用或长或短的句子与成人和同伴交流了。




孩子是如何理解并掌握一个词汇或表达的呢?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反复听到这个词,从成人口中听到这个词,以及在有意义的语境下听到这个词(知道这个词和其他字词的搭配可以表达特定的意思)。

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童书——特别是绘本,就提供了这样一种生动、有意义的语境。经常朗读各种书籍、重复朗读,可以有效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当孩子能依靠拼音和识字开始自主阅读时,之前积累的听力词汇就能转化为阅读词汇,进而运用到口语和书写交流中去。

耐心和坚持很重要。根据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产出性词汇永远比接受性词汇要少得多。词汇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因为朗读了一段时间没有看到「明显效果」,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干脆放弃。

4. 如何选择阅读的书籍?




通常来说,给1~2岁宝宝朗读的书籍「图多字少」,一页上有一两句话,句子简短且易于重复。风趣的童谣和押韵的儿童诗也是很好的选择,让孩子能够体会到语言的乐趣、学习新词汇、并增强语音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家长可以选择篇幅更长的故事或绘本进行朗读。

▲ Frog and Toad《青蛙和蟾蜍》系列绘本讲述了发生在青蛙和蟾蜍身上的5个小故事。




优秀的童书作者一定深切地关注并了解孩子的世界。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优秀的童书都充分接受并尊重孩子的视角,用儿童的心情和想法表现和理解世界。

需要指出的是,幼儿和婴儿对书籍感兴趣的点有所不同。幼儿读者会被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五花八门的人物动作深深吸引,而对大段的描述性或抒情的语言不太感冒;对于婴儿来说,故事情节没有太大意义,他们对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比较敏感。



▲ 《青蛙和蟾蜍》插图

等孩子再长大一些,朗读的内容可以包含更加复杂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内心刻画,也可以选择来自不同文化、反应社会生活的故事,以此回应孩子越发丰富的内心生活和不断扩展的对世界的探索。

通常来说,文学类、有故事性的作品比知识类、说明性的作品更适宜朗读,但不排除有些出色的、具有故事情节的说明性书本,比如写给儿童的人物传记、穿插故事情节的科普类书籍等。之后会专门推出一篇文章介绍此类书籍。

5. 孩子不认真听,总是走神怎么办?

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除了选择合适的书籍,增强孩子注意力的最佳办法是营造用心投入的亲子时间和形成规律阅读的好习惯 (Kagan, 1972)。




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给孩子朗读,比如早餐时、下班回家后、晚餐后或睡觉前,让孩子熟悉这个日程,并在朗读时沉下心来享受和孩子的独处时光。

孩子大一点时,可以在朗读后就故事内容进行一些简短的讨论,问问孩子有什么感受、问题、或注意到什么有趣的细节,甚至一起将部分故事情节演绎出来。

6. 怎样把故事讲得动听?

我们都说讲故事要声情并茂,真要做到这点却并不容易。一个秘诀是,给孩子朗读前自己先读几遍,用心体会书中人物的情感,发现这本书带给你的体验。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这样解读讲故事的奥秘:
当讲述者对书的内容产生兴趣、共鸣、感动,发自内心讲述的时候,也就能更好地向听的人传达书的内客。使讲述者感动并产生共鸣的图画书,是讲述者充分理解并在心中描绘出丰富的形象的书。

讲述者心中产生的形象越是丰富,越是能加深听众对故事的理解,引发他们的感动和共鸣。这是讲述者和听者的基本关系。讲述者心中的形象化的质量和程度非常重要。这也是幼儿读书经验中关键的一点。

朗读时不必拘泥于流程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以及父母的爱。




结语
不管什么时候,你对于孩子的了解和细心观察都是你选书的最好标准。就如朗读没有一个固定的开始时间一样,也不存在孩子多大了就不用给他朗读的问题——只要你和孩子愿意,朗读活动可以一直进行到孩子青少年时期。
在朗读的过程中,希望你能全身心投入,同时做个虚心的学习者,对孩子带来的各种充满好奇和想象力的评论、语言、甚至打断都抱着开放的心态,尽情享受与孩子相处交流的这段时间。如果说阅读是一次旅行,那么父母无疑是最好的同行者。亲子阅读应该充满了爱与欢乐,相信这样的朗读习惯和时间会为你的家庭与孩子带来美好的成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