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重要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
首页 > 教育心得


阅读能力,决定你的学习力

兼谈小学六年阅读能力的延续性培养
 

 

我们一直在寻找儿童学习能力缺失的根源。包括我,在执教实践中搜集许多个案进行研究,发现并总结出各种造成不良结果的原因。但总感觉还没有触及核心要素。重读了《小学阅读能力,决定一生的成绩》这本书,发现一个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阅读能力,决定儿童的学习能力。

 

何谓阅读能力,说白了就是综合处理阅读对象所蕴含各种信息的能力。如何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汇总,迁移,理解,运用等。

 

这本书作者是韩国的阅读研究者。对于为什么儿童学不好语文,看到算术就发憷,中学后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感觉无从下手等问题,书中观点是:从小缺乏对阅读力的培养。科目学习的某一方面薄弱,根源都在阅读能力的缺失。早就听说这个观点,但一直无法认同:理科上的困难为什么牵扯到阅读?书本传递这样一个解释:阅读力的核心就是思维力,思维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点,也是制高点。韩国人讲这个道理,用的是数据,实例,经过调查,实验,过程研究,总结提炼等科学的程序。所以,作为读者的我接受这样的结论。

 

问题的关键集中在阅读力如何培养。理想化是从胎教开始,用甜美的阅读信号刺激婴儿,直至出生,与书相伴,和经典一同成长。其实我身边家庭,已经过半能做到这点。每一个父母在养育子女之初都是极为用心的。问题出在持之以恒,爆发在入学之后。由于学习生活的方式改变,学科知识学习和阅读,生活休闲,课外辅导等争夺有限的时间,家长大多重视成绩,忽略了保证成绩提升的动力——“阅读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阅读梳理的结果:

 

一年级:重在阅读趣味性的呵护
 

 

此学段阅读以亲子讲述,模拟游戏,情景扮演等方式进行。以绘本,童话故事等为主要书目,意在让儿童亲近阅读这件事,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朋友,家人的参与就是儿童阅读的需要。所以,单纯丢给孩子一本书,等于没有阅读。

 

二年级:阅读流畅性培养的关键期
 

 

要为儿童阅读提供安全,舒适的空间,要有大块的时间保障,让他们能静下心来阅读。期间,如果儿童发现问题,产生疑难,家长需及时提供咨询服务,确保阅读舒畅,顺利进行。阅读之后,可以开展互动,对话,结合阅读感受,体会,疑惑等交流思想,引发进一步的阅读需求,满足阅读愉悦感。

 

发达国家的母亲大多全职,合理的家庭结构就需要一个成长陪伴者,能力培养者。儿童的成长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决定着民族的希望,家庭读写辅导的意义是与民族进步联系在一起的。从这里看,产假,哺乳假,养育假,我们怎么能和一个母亲争夺呢?我也发现中国有不少全职母亲,但大多和先生赚钱足以养家有关。她们的全职就是赋闲在家。爱孩子不假,但并没有把培养孩子当做自己的职业,没有学习科学养育子女的方法,只一味依赖学校,全权委托给教师,自己仅仅提供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子说: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厚亡。没有精神滋长,物质条件越是丰富毒害性越强。儿童能力的缺失,从父母的教育观念开始,体现在儿童一生的言行,发展,成就上,蔓延到整个家庭,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照成今天中国教育的尴尬局面……



 

三年级: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期
 

 

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式阅读从此开始。难怪三年级语文最难教,这是突变的关键期。我曾经在全国性的教育讲座上对校长们做过这样的建议:一二年级,请安排最善于生管的教师,这是习惯养成关键期;三四年级,请安排最懂语文,有教学技巧的教师,这是语言素养形成的关键期;五六年级,请安排最懂孩子,喜欢与孩子交往的教师,这是儿童情感发育,情绪培养的关键期,也是一生成败的决定期。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情感,情绪,决定儿童成长的方向与高度。

 

语文教学的中心,重心,核心,都在中年段。培养儿童的阅读理解力,我们要注重文本的选择,遵循由易到难,图文并茂,兴趣引路的原则。文本的选择力求丰富多样,越是多样化的文本,越有利于能力培养。举贤不避亲。我向大家推荐我新出版的《作文笑传》。如果家里有不爱写作,不会写作,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阅读这本书,相信能从孩子阅读的状态,表情上看到效果。书目选择,是这个阶段能力培养的关键。

 

作为专业教师,我还建议家庭在这个阶段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笔头练习,选择一些优质的文本,配合理解型的习题,动笔练一练,一来巩固,二来检测。将家庭阅读和学科教学融合,是义不容辞的学段任务。为什么家庭阅读没有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和真切配合,流于形式,放纵自流是重要原因。现在,我提供的参考意见是:和笔头练习,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希望这会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四年级:从“解读”到“独解”的转变期
 

 

 

经过一年的理解能力培养,儿童阅读能力不断提升,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人云亦云。伴随着年龄增长,阅读的积累,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个体阅读专有化的标志。从这时候开始,阅读成了一种精神享受,我们通常的说法叫“读出滋味”。在这个阶段,家长所要做的是退出与守护。先前家长参与的程度很高,现在默默陪伴就好,时时留心观察,细心保护独立个性与自信心。当与儿童交流时,最好的话语就是“说来听听”,不断鼓励和刺激儿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里牵涉到“一千个读者”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当代中国引进多元化解读的阅读理念,固然对儿童个性化解读有所帮助,但是也很容易让阅读滑向不着边际的“失重”状态:我怎么解读都可以,我非常坚持自己的解读,我排斥他人的解读……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太多的儿童着急只顾说自己的意思,全然没有听他人的发言。这样“无交互”的对话是没有具体意义的。因此,“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即便有千万个读者,解读还要以“哈姆雷特”为圆心,以个体的理解能力,思维力,阅读经历为半径,在圈子里跑马。儿童阅读,不是天真之外,还得有规矩,从小,通过阅读埋下直方大的心根。
 

五年级:个性化、专一化的阅读期
 

 

 

这个学段的儿童,对某一类型的书感兴趣,一直读下去。关于儿童喜欢的书目类型,很难把握:有根据作者选择的;有根据书系选择的;有根据内容选择的;还有根据圈子选择的,同班同学读什么,自己就跟着读什么。有一段时间班级流行读《斗罗大陆》,我问一个孩子为什么读,她回答说:“别人都读,下课就谈,我聊不上话,真不好意思,所以读读。”这是很普遍的儿童从众阅读心理。作为家长,要在耐心观察后用心引导。耐心观察指的是给他一段沉迷的时间,至少用在阅读上,不算浪费;用心指导意思是还要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读各种各样的书。毕竟阅读就像鲁迅的话: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六年级:自主阅读时期
 

 

五年级引导得好,六年级自主阅读就顺畅,否则六年级的阅读还是陷入单一化泥潭。读来读去还是不长进。所谓长进,可能就是家长期待的读写融合,齐头并进,双赢的结局。首先说明,读书不是为了作文,但我们自然也希望儿童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现实是,我们发现孩子读了不少的书,但写起文章来还是糊里糊涂。书目的选择,阅读的取向成问题,就像走错路,达不到或者费老大力气才达到目标,这是一个道理。

 

可叹当下太多书不适合儿童阅读,但都通过出版审查,堂而皇之地上架。只要看看夺人眼球的封面,随手翻翻那些诱人深陷的画面,就可见一斑。家长要代孩子把关,筛选出合适的书目,毕竟掏钱的是家长,孩子又是自己的,没有理由不好好选择。所以,给你钱,自由选择,我个人不主张。至少买单之前要再次筛选,不要花钱耽误了孩子。

 

如果每一个家庭在小学六年时光中,都能致力于儿童阅读能力的延续性培养,什么困难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