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性绘本阅读的核心
首页 > 教育心得
 
  1 设疑 
  (1)抓住绘本细节进行设疑。教师可以抓住绘本中的细节来设疑,以引导幼儿深入阅读。比如,在阅读绘本《幸运的一天》中,教师问:“狐狸是怎么倒下的呢?”并引导幼儿关注狐狸倒下时留在沙发背上的爪痕。将爪痕和狐狸倒下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推断出狐狸是因累得支撑不住而倒下。 
  (2)再现幼儿思路进行设疑。教师可以借再现幼儿思路进行设疑,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想法。比如,在阅读绘本《大卫上学去》中,教师出示第一页问:“大卫在哪里?”幼儿答:“在学校。”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答:“后面画了黑板,这是学校。” 
  (3)促使幼儿重新思考进行设疑。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质疑,多为反问,引导幼儿重新思考,发现问题。比如,教师问绘本《大卫上学去》扉页上的人物是谁?有的幼儿不假思索地说是妈妈。教师反问:“是妈妈吗?”幼儿听了教师的疑问。再次仔细观察图片后回答:“哦,不是妈妈。是老师!因为她站在讲台前面呢。” 
  2 激疑 
  (1)局部呈现图片激疑。即将图片分割成若干局部,逐步展示给幼儿,幼儿往往会产生疑问:“这究竟是谁?”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观察、想象、猜测 
  (2)对比呈现图片激疑。即将情境迥异、反差明显的两幅图片同时呈现,以引起幼儿产生悬念和问题,从而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与兴趣。比如,在阅读绘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中。教师同时呈现“小猪被100只狼包围”的紧张画面和“小猪在家躺在小床上进入甜美梦乡”的温馨画面,这激起了幼儿的疑问:“小猪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3)并列呈现图片激疑。即将有并列关系的画面同时呈现给幼儿,以便幼儿在最短时间内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增加读图的效率。比如,绘本《抱抱》里有不同动物抱抱的画面:两头长颈鹿脖子绕着脖子、两只变色龙尾巴卷着尾巴、两条蛇身体缠着身体,教师利用投影仪同时呈现这些画面,帮助幼儿快速地了解不同的抱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