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那些事(学前篇)
首页 > 教育心得
关于阅读About Reading

 阅读的基础起自幼儿,很多爱读书的孩子基本上是从《婴儿画报》开始的,这个好习惯绝对是由父母养成的,看图识物就是阅读的启蒙,开阔眼界也是从这么小开始的,“婴儿画报”之类的读物,使婴儿已朦胧地感觉到除了眼熟的爸爸、妈妈外,还有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别的事物,潜意识里引发了婴儿的好奇心。

 

 
 

 

幼儿阶段的阅读主要是在父母(长辈)的陪伴中进行的,幼儿不识字,靠大人读给他听、讲给他理解。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长辈)的故事声中甜美入睡的。

 

幼儿阶段的阅读使孩子了解到除了家里的亲人、东西外,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促使他愿意走出家门了解外部环境,睁大眼睛观察外界的与家不同,进而发现新事物。这个时期,幼儿看什么都好奇。

 

其实,学龄前看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兴趣和习惯”。同时,阅读可以促使大脑发育,感知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初级知识。

 ▽▽▽

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学校,再到社区,全社会推展读书活动那是不遗余力的。美国有一套测试孩子阅读水平的标准:

 

A---Z(26个等级),一年级平均水平是 J(第九个等级),五年级的水平是 Z。美国要求孩子6岁前(小学前),要读1000本书。由此推来,小学阶段读书量要达3000本,这个要求真不低。

 

然而,我国尚未确定早期阅读教育的相关标准与要求,对学龄前儿童关于阅读能力与理解水平的要求只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一部分有所呈现。

 

 
 

 

小学阶段是孩子阅读的最佳阶段。

 

这时孩子已学了汉语拼音,可以自己阅读书籍了,而且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记忆力也强、还喜欢思考书中的问题,“十万个为什么”就是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话题。

 

而且,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的阅读出奇入迷,他们从书籍中感知到了大千世界、古今万事,正所谓 “世上一日,书中千年”。

 

因此,孩子小学阶段的阅读量的差别,已经是学生之间后来阅读水平的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了。

 

 

孩子长大了,家长回过头来看,总觉得自己当初所做存有遗憾:怎么当初没有及时让孩子读这本书、怎么没让孩子读那本书。其实遗憾才是引发我们向前的动力。

 

“错过了春花,不要再错过夏莲”,读书不怕迟,只要能及时读起来就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