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快速阅读发展史
首页 > 行业资讯

昨天给大家介绍了快速阅读,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其实早在古代中国就已经有了快速阅读,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一目十行”,说的就是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当时的天文学家张衡就有“一览便知”的本领。《后汉书张衡传》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还有当时的哲学家王充,幼时家贫,没有钱买书,“尝游洛阳书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精通诸子百家之言。”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诗人王粲,能够一览便知,过目成诵。

《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描写蜀中刘璋手下有一位别驾张松(字永年),出使魏国,丞相门下掌库主簿杨修(名士也)拿出曹操仿孙子13篇而著的兵书《孟德新书》十三篇,向其炫耀曹操的文韬武略。张松看了一遍,后大笑说:“此战国时无名氏所著,蜀中三尺小儿,也能背诵”就从头至尾背诵出来,竟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说“你过目不忘,真是天下奇才。”曹操得知后便命令扯碎其书烧掉。看来,这决不是作者的凭空杜撰,是有其历史依据的。



《梁书简文帝纪》中称赞简文帝有“读书十行俱下”之才。

《北齐书》中赞美河南王高孝瑜“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宋史》中对快速阅读与记忆的人和事也多有记载,如《何涉传》中记载,“何涉字济川,……过目不复再读,而终身不忘。人问书中事,必指卷册页所在,验之果然。”《蔡元定传》记载他,“生而颖悟,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魏了翁传》中也说其“英悟绝出,日诵千言诗,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黄庭坚传》中亦言其“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宋代刘克庄《后村集》中有一首六言诗曰:“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看来,他也是具备快速阅读能力者。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林黛玉对贾宝玉说:“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这也是在讲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