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0-03-13 17:37:31
[转载]
很多家长把书从书店买回家之后,就把书往孩子面前一放,说:“那,这是我给你买的书,自己去看吧。”我完全可以理解家长这样的行为。工作已经那么累了,还要读书给孩子听,太烦了。但是,我同时也觉得遗憾:家长放弃了跟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孤独地进入了故事的世界。
请记住,不管你有多忙,每天请抽出15分钟的时间,读书给孩子听。
请你把孩子抱在膝上,把书放在你们两个人前面,然后读给孩子听。孩子不认识字也没有关系,他看着图画,听着你的语言,很自然地就理解了整个故事。在你抱着他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温暖的,被爱包围着的,一句话,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而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氛围中读书,会使读书本身慢慢变成一件幸福的事。图画书,乃至所有的书籍,都会让孩子产生幸福的联想,“爱书的孩子”就是这么来的。一个人爱看书,绝对不是生来便如此,一定是书这种东西曾给他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而亲子共读,给孩子的心理暗示就是:书是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东西。
你可能还会发现,一本书已经给孩子读过好几遍,他都已经会自己背了,可是仍然缠着你,让你讲给他听。那只能证明一件事,孩子更喜欢你读书给他听,因为你已经成功地把你对他的爱借助于读书这个方式传递给了他。
读吧,读吧,不要让问题剥夺了孩子阅读的快乐。
一本好的绘本,在文、图和翻页的结构上都有精心的设计,所以请不要轻易地停下来,插入你自己的问题。不要让一本书被一个个问题分解得支离破碎。
有研究表明,一个被提问的人容易产生紧张心理,生活经验欠缺的孩子尤其如此。如果你不住地打断故事的情节,问孩子:“这个小兔子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小老鼠呢?画面上小鸡有几只?”那么,孩子就会条件反射似的去记住这些东西,他会在潜意识里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这只小鸭子戴着红帽子,待会儿妈妈肯定会问这个问题。”他就会去忽视故事本身语言的魅力,美术的魅力,更不可能跟故事主人公产生一样的感情,他要拼命记住在现实生活中的妈妈,一会儿她会来问自己问题!
想一想你自己,电视剧中老是插广告你开不开心?尤其是那个广告还来问你:“请问这位观众,你注意到还珠格格的桌子了吗?杯子有几只?茶壶有几只?小燕子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太后呢?……”这是多么令人扫兴的事!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尤其是勿施于孩子,不要让问题剥夺了孩子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