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1-09-22 10:39:00
一、舆情态势
1.1 传播趋势
7月23日至7月28日期间,全网有关“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的信息传播总量为158121条。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此后,关于教培行业监管收紧、学生减轻负担等风声不止,但均未引起较大舆论反响。7月23日,有关“教育培训机构禁止资本化运作、不得上市融资”的信息在教培行业内部流传,引发教培行业从业者的集中讨论。7月24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宣布“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有关“双减”政策成效之争、教培行业巨变等一系列讨论,成为舆论场热门话题。7月26日,教育类股票表现不佳,新东方等众多知名教育股集体跳水,成为促进舆情发酵的重要线索,此后舆情热度开始逐步下降。1.2 平台分布
在监测时段内,涉及“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的事件信息主要分布在社交平台,占比48.15%,相关内容主要来自“双减意见如何规范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等热门话题讨论。其次是APP及新闻平台,分别占比26.77%、21.64%,其中,APP及新闻平台分布前三的平台为“腾讯网”“腾讯新闻APP”和“今日头条”。
1.3 社会情绪
从情感分布来看,有关“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的社会情绪主要以中性为主,占比49.1%,相关内容主要涉及政策具体实施层面、教培行业影响方面的客观讨论和政策内容传播等。正面情绪占34.7%,多为舆论对政策的支持和期待,如“人民网”文章《人民来论:“双减”让教育“返璞归真”》等。负面情绪占比16.2%,多为教培行业从业者及部分家长的担忧和焦虑情绪。
二、舆论观察
2.1 热词图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政策的相关内容成为舆论关注核心,有关“双减政策”“双减意见”“双减文件”等成为热门词汇。部分舆论表达对政策的支持,有关“落实”“拥护”等成为了高频词汇。随着政策发布,有关“校外培训”“线上教育”等词汇的热度也随之高涨。另外,“新东方”“好未来”等企业对此政策做出的相关回应也引发了舆论关注。此外,还有部分舆论对现阶段的教育环境发表了相关看法,“鸡娃”“内卷”“教育焦虑”等关联词汇也成为舆论讨论焦点。
2.2 话题分布
媒体话题方面,有关传播《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政策”)的信息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占比37.5%。其次,有关对“双减政策”的解析成为媒体报道的核心,占比22.3%。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及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如“中国教育报”发布《顾明远解读“双减”意见:减轻学业负担,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和“经济日报”发布的《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等文章,引发众多媒体转载传播。还有部分媒体聚焦于对教培行业影响的报道,认为该政策下发除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业乱象外,对整个教培行业也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未来更多的机构及企业或将转型另谋出路,相关新闻占比18.5%。另外,探讨教育公平的媒体报道占比10.1%。部分媒体表示“双减政策”的落实,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公平的发展。如“人民资讯”发文《着力“双减”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此外,其他报道占比5.6%,主要来自部分媒体对该项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困难和问题的报道。
网民话题方面,主要以传播政策相关信息为主,占比39.6%。其中,“@新华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均纷纷发博,引发众多网友积极参与传播。23.3%的网民支持学生减负,表示现阶段的教育内卷严重,给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都造成较大压力及焦虑,对此部分家长希望尽快落实该项政策且严格执行。另外,17.7%的网民从教育发展出发,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如教培行业缩水后有可能会加大家庭教学的压力等,同时,也有部分网民担忧校外培训市场的缩小会对教育公平产生影响。10.1%的网民关心教育股下跌。受“双减”政策影响,新东方、豆神教育、昂立教育等公司股票大跌,有关教培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去留引发网友热议。此外,其他言论占比5.3%,相关言论多围绕教培企业回应“双减政策”展开。
三、舆论聚焦
3.1 减负效用
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引发了国内舆论热议。大部分舆论认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让社会教育环境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以“贩卖焦虑”来鼓动消费是校外培训行业内的普遍套路,同时,市场化运作下,校外培训机构极易将天秤偏向经济效益,忽视甚至以牺牲教育公益属性为代价,产生诸多行业乱象。部分观点指出,教育完全市场化并不符合我国国情,也违背了教育行业的社会责任,去资本运作、加强行业管制是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的一个有力推动,此举无疑是维护健康教育生态体系的有力保障。
除了治理行业乱象、防范资本入市带来的诸多隐患外,解决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等也是双减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不过,对于管制校外培训市场是否能减轻学生压力,消减家长教育焦虑这一问题,舆论观点莫衷一是。
部分舆论从教育焦虑根源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表达了自身的担忧。有观点认为,校外培训机构虽然间接助推了社会教育普遍短视化和功利化趋势,而且确实对当下不断扩大的社会教育焦虑负有一定责任,但其并不是教育焦虑的根源。应式教育催生培训需求,培训需求的客观存在又孕育出解决其需求的培训行业,回返往复,还是得在教育体制上找办法。持同类观点的舆论强调,既然应试教育才是学生超负、教育内卷的根源,那么限制校外学科类培训在减负上的成效就值得商榷。
应试教育改革无法一蹴而就,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培训需求依然是刚需,也是当下教育内卷的内在逻辑力。有观点担心,如果冒然地对校外辅导和培训一刀切,势必会衍生出更多的教育不平等现象,甚至会引发更多的教育焦虑。较为典型的观点认为校外培训行业受到政策激励影响,普化的培训班淡出市场,校外教育培训的门槛将进一步提高,高成本的个性化、精准化教育培训如私教、一对一等教育形式或将成为下个“流行”。不过,这种“流行”并非适用于大众的,而是小众化的,而这也意味着不同阶层家庭子女受教育差异将进一步拉大:对于家境富裕的家庭来说,可以选择费用更高的私教形式来让其子女获得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对于普遍家庭来说,经济能力限制了其女子受教育的资源圈,长久发展,这种改变从一定程度上也将对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产生影响。
3.2 行业前景
今年以来,教培行业频频受挫。从3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出台到5月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以虚假宣传等行为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一时间风声鹤唳,各教育培训机构掀起裁员浪潮。有舆论指出,受监管收紧及新政策影响,除进行大面积裁员外,猿辅导、高途等多家在线教育机构还以公司内部调整为由大量取消应届毕业生的录用通知。随着“双减”政策正式落地,7月26日,A股教育板块大幅低开,中公教育、学大教育等知名教育股均以跌停收盘。港股教育板块也集体跳水,新东方收盘大跌47.02%。有媒体查阅公开数据发现,截至7月26日,A股、美股、港股三地上市的教育股今年以来合计蒸发超7400亿元人民币。
综合舆论来看,政策影响下的教育培训机构将何去何从是舆论讨论的重点议题之一,其中,调整业务版块或赛道转型是舆论认同度较高的一种观点。舆论普遍认为,“双减”政策对主营业务为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机构并不存在重大影响。面对当下监管收紧的现状,学科类机构向素质类培训、职业教育、艺术类教育等方向转型或许是教培行业这场严寒风暴下最好的出路。
事实上,好未来、新东方等头部公司早已开始谋求转型。今年来,好未来聚焦成人教育领域,整合了旗下的考研、留学等业务推出轻舟品牌;新东方也通过推出拓展艺术教育领域、开办高中课程等举措,提前部署转型之路。对此,有观点指出,从目前形势来看,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成素质类、职业类机构已是大势所趋。“双减”意见虽然短期内会让一些赛道遭受打击,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教培行业进入良性的快速发展的循环。但也有舆论认为,转型非一日之功,学科类培训机构如何从深耕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方面的中公教育等其他机构中获客还需完备的企业战略安排和转型计划。严监管之下,教培行业注定逃脱不了重新洗牌的命运。
四、关注人群
4.1 人群构成
网民言论主要来自社交媒体的草根阶层(普通+达人),占84.5%。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民生的重要议题,相关改革措施及政策发布较易引发网民关注。其余言论来自社交媒体的认证用户群(名人+政府+媒体+企业+团体+网站+校园+其他),总共占15.5%,名人博主在此事件中处于意见领袖地位,其发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带动了普通网民对其相关话题的热议。
4.2 发文习惯
在该事件的相关讨论中,原帖信息占比25%,多为媒体和个人大V对该政策进行相关传播及表达自身观点。75%的网民则通过转评权威博主的博文参与相关话题讨论,进一步扩大话题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4.3 地域分布
广东地区对该政策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北京和江苏。这三地的经济相对发达且对新鲜资讯接收较快,网络普及程度高,因此对该事件的相关话题关注度和参与度最高。
五、商情观察
近些年来,我国教培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加上资本入局,导致校外培训机构疯狂且无序增长,让教培行业演变成为一个逐利产业的同时,国内教育内卷化也日趋严重,带给学生、家长及学校的压力与日俱增。如今,“双减”政策下发,靴子落地,条条政策都是干货,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到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及企业、再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政策拳拳到肉,直击教育行业痛点难点。“双减”政策的目的远远不止是减轻学生负担问题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防止过度的培训影响教育实质公平,妨碍学校正常的教学内容及价值取向。而从根本上解决短视化、功利化等问题,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及实现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则是“双减政策”的终极目标。
对学生来说,“双减”政策不仅仅是一次减轻作业负担的政策,更关乎其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根据2016年数据统计显示,在北京的两万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比32%,每年因学业问题发生事故也大有人在。因此为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业负担,“双减”政策势在必行。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校外培训攀比之风盛行,努力为孩子提供最佳教育环境的家长心态和实际家庭条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教育机构广告语更是进一步刺激了家长对教育投资方面的焦虑。深化教育改革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学生来说都迫在眉睫,此番政策的出台足以体现政府及职能部门整顿教培行业的决心,有利社会教育环境良性健康发展。
(转载自知乎,洋子1416,首发于企业舆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