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给孩子读书,效果究竟有多少?
首页 > 行业资讯
大声地给孩子读书,不仅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也是促进孩子读写能力快速发展的一个好方法。

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就曾指出,“念书给孩子听是确保孩子日后在阅读学习上成功的最重要活动。

很多妈妈明白这一点,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买书、读书,但你或许不知道,给孩子读绘本除了从头到尾把字读一遍,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
 

这些方法适合不同能力的孩子,对他们的促进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

下面,小样妈就给大家介绍4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叙述式、理解式、成就取向式,还有对话式朗读。妈妈们可以对照一下,哪种方法你用得最多,哪种方法更适合现阶段的孩子。

01 叙述式朗读

 

这种读书方式会把重点放在描述画面和讲故事上。也就是给孩子讲图画里发生了什么,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同时还会鼓励孩子对故事进行复述。
 

就拿最近给小样读的《鲍勃的蓝色忧郁期》来说,叙述式朗读会这样给孩子讲述:

“有一天,鲍勃找不到他的好朋友小蝙蝠了,他只看到小蝙蝠留下的字条,上面说,他要离开一阵子。”

给孩子读完后,你可能会问,“宝贝,这一页讲了什么,小蝙蝠怎么不在呢?”

孩子会回答,“小蝙蝠写了一张字条,说他要离开一阵子。”

研究发现,用这种方式给孩子读书,鼓励他们进行复述,能够促进词汇量的积累,还有表达技巧的提升。

02 理解式朗读

这种方式下,家长会鼓励孩子深入理解故事的意思,并做出推断和预测。

还是上面这幅图,你可以问孩子,“小蝙蝠不见了,你觉得他会去哪里呢?”

孩子可以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他可能会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小蝙蝠是出去玩了。也可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说小蝙蝠是去冬眠了。

 

除了这种开放式的猜测,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图画,来寻找暗含的线索。
 

比如上面这幅图,如果只是描述故事情节,可能一句“鲍勃觉得很难过”就完了。但如果想要提升孩子的读图和理解能力,我们就要引导他去观察细节。

比如地上有一大一小两个杯子,我们可以问孩子,“大杯子是谁的,小杯子是谁的?”

联想到这本书的两个主人公,还有它们身体的大小,孩子会猜到,“大杯子是鲍勃的,小杯子是小蝙蝠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问孩子,“鲍勃很难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通过读图,孩子会发现鲍勃的眼睛还有头都是下垂的,身体也耷拉着,很没有精神的样子,这就是难过的外部特征。

通过观察和理解图片,孩子就能把难过这种抽象的情绪具体化,不仅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也能提升自己的情绪识别和感受力。

03 成就取向式朗读

第三种朗读方式,家长会先把故事讲完,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脉络,然后再向孩子提出问题。这种方法适合词汇量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孩子。

 

通过回顾和提问,我们其实向孩子展示了一种学习方法。
 

在读完一本书后,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把内容串一遍。一方面是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也能迅速了解哪些内容被遗忘了,以便之后再重点回顾。

而提问的方式,则能让我们更精准地吸收内容。比如鲍勃的故事里,“小蝙蝠离开后,他觉得很难过,做了一件什么事来帮助自己好起来呢?”

如果孩子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说明他已经记住了书里的主要内容,同时,他还学到了一个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这就是他读这本书的收获所在。

04 对话式朗读

最后一种方法也称为分享式朗读,顾名思义,这种读书方式下,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孩子不再是被动的听众,他可以在我们的引导下,有更多的表达机会。

具体来说,我们要做这3件事。

第一,我们要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孩子思考,这一点和理解式阅读比较像,这里就不赘述了。

 

第二,我们要对孩子的答案进行拓展。
 

可以是帮孩子把句子补充完整。比如他指着鲍勃说,“小鸟”,我们可以拓展成,“没错,这是一只黑色的小鸟,它的腿又细又长。”

这样有助于孩子积累词汇,学习正确的表达方式。

我们还可以跳出书本,把对话延伸到其他方面。比如“小蝙蝠可能是去冬眠了,你觉得他为什么要冬眠呢?除了蝙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

这种拓展方式能够发散孩子的思维,帮助他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能让亲子阅读变得更有趣。

第三,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反馈。

比如,孩子在说的时候,我们要耐心聆听,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

孩子说完后,要给他正面的反馈。可以称赞他,“你观察得真仔细”“我好喜欢你的这个想法”。

 

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关注和尊重,还能鼓励他积极思考、勇敢表达。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4种阅读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词汇量,还有绘本的类型穿插着使用,让孩子的理解、表达、思考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也让你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变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