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沉浸于阅读
首页 > 行业资讯
       我一直都觉得,喜欢阅读的人,是非常幸福且非常善良的人。

       沉醉在书籍海洋里的人,如同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童一样,如饥似渴。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感受他人悲苦从而心生怜悯,也可以在阅读中看遍大千世界从而热爱生活,更加可以选择通过阅读来成就更好的自己、拥有一颗无限接近智慧的心。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说:“我身边优秀的人,没有一个不热爱阅读。”

      曾国藩27岁中进士,28岁在北京当官,宦海浮沉,等到他41岁回湖南时,最大的心愿就是不闻政事,一心一意阅读典籍。曾国藩始终坚信,读书是修身立志、储才养望的关键途径。他说过:“成大事者,必先读书。”读书是“夺天下人之心,为我所用。”、“养成读书好习惯,一辈子不寂寞。”

      鲁迅少年时代读书获得了一枚金牌,由于家境贫困,为了求知,他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金牌变卖了,买回了一些渴望已久的书来读。广泛的阅读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人做过统计,他在创作中引用过的书,足以开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

      青年毛泽东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读书,闹中取静,获得真知。原始社会打天下靠蛮力,但是文明社会靠的则是智慧。毛泽东的成就离不开青年时期大量的阅读根基,甚至也可以说当今中国的繁荣昌盛无一不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字一句的智慧所塑造出来的。

      哪怕是三岁幼儿所读的《三字经》都在告诉我们“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国家的文化面貌就是整个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

        是的,优秀的人都在持续阅读。哪怕现在还不优秀,阅读也能让你改变心境、强大内心、最终驶入宁静的港湾。

        在我读大学时,让我彻底转变心境、脱胎换骨的就是在学校的逸夫图书馆那段时间。

       当我看到一本《莫扎特传》时,记住了一句让我一辈子难以忘记的话:

 

人们总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摘自《莫扎特传》

 

        原来没有人的成就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哪怕是音乐天才也是需要夜以继日的不断的去思考去研究如何作曲,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出来,只不过他们可能会比普通人更快的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我不得不开始反思:优秀的人尚且在努力,资质平平的我又怎可浪费时光去贪图享乐呢?

        当我读到《明成皇后》这本书时,我震惊不已。世界上竟有如此睿智的女性,丈夫冷落不但不心灰意冷,反而是关门苦读三年,从《左转》到《吕氏春秋》等等,把中国流传下来几千年的文化宝库几乎全部读完,并学以致用于救国救民。终于用自己实力让丈夫对自己刮目相看,之后凡国事无一不跟她商议。

       在日本浪人冲进王宫的那一刻,她身着华服,昂首挺胸,安然赴死。我佩服她的胆量与看透一切的淡然,我把她的这份勇气归因于强大的阅历和学识,虽死但骨气长存,在后世的韩国人民心中永不熄灭。

        这里我想补充一下真实历史,也是日本人一直不愿意承认的历史。当年刺杀明成皇后的虽是日本浪人,但它们只是日本帝国的走狗和工具而已。为什么放着国王不杀一定要杀皇后呢?因为只要有她在,朝鲜就不会灭亡。日本人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

 

"父亲在市井里与无赖厮混过日子的时候,胸中怀有天下大志,而我在得不到公婆与夫君宠爱之时埋在宫中的黑暗角落,在那里胸怀天下。"——摘自《明成皇后》


       当我读到卢梭自传《忏悔录》时,看到卢梭对自己年少时期朴实无华的真实心理揭露,我才知道原来像他一样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曾经的内心也有着如此肮脏的一面,和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只不过普通人只愿意用高尚装饰自己,把肮脏一层又一层的包裹着生怕露出一点点痕迹。而他却愿意将自己的曾经邪恶毫不留情的展示,并反思产生这些罪恶的社会、文化、个人等原因。这其实就是在人世间兜兜转转之后真正的回归自我,直面本心。

       疫情期间,天地不仁,处处不便,这个时候闭门阅读就是最好的选择。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凡事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一切俗事,淡然处之。

(转载三春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