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2-07-13 14:48:28
01. 陪伴并非紧紧地盯着孩子
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指父母随时待命,寸步不离的跟在跟在孩子身边,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在孩子1岁前,的确需要妈妈细心地照顾,但当孩子学会走路,开始自己探索世界后,妈妈更多的是需要放手。
从孩子的健康角度出发,这样养育的孩子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
当他独自玩耍时,他在发展自己的自我;当父母陪伴他玩耍时,他的自我又是放下的。这两种陪伴相结合,孩子既有发展自我的空间,也有放下自我的时候,这才是健康的发展状况。
02.陪伴时的状态很重要
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一种心与心的连结,如果父母是心烦意乱、焦虑的、勉为其难的,很难与孩子达成链接,甚至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如果双方的状态是愉悦安详的,这样的陪伴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有些人很不解,因为孩子自己玩的时候往往很专心,好像根本注意不到妈妈在旁边做家务,这怎么会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呢?
事实上,孩子表面上好像没有注意到妈妈在做什么,但他却在无意识中感知着这种陪伴,正如荷兰教育家伯纳德·李维胡德在《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一书中所说:“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
许多成年人都会记得小时候父母干活自己在旁边玩耍的场景,因为那时候父母不匆忙、不焦虑,他们慢悠悠地,满怀欢喜地干着自己的工作,这种温馨,这种享受的状态,多年后仍能印刻在子女的脑海中,历久弥新。

03.陪伴是参与互动的
互动中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 没有打击。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的,静静聆听孩
子诉说。
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在陪伴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拥抱孩子等等。
还有,很欣赏的眼神也很重要。方法还有很多,而最关键的就是:在那个片刻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当父母和孩子都能够参与投入进去,他们会感觉互相连结在一起,互动共鸣越多,对孩子越好。
04.陪伴可以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陪伴,可以是很多方式。
如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做运动,一起听段音乐或唱歌,甚至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可以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等等。
当然陪孩子亲子共读是最便利最高效的方式之一,像我本身是有一个三岁半女儿,每晚我都会抽出30分钟全身心投入在跟她亲子共读上,为此我们还特意在当地办了一张快乐书童绘本馆的亲子阅读卡,每周一个书包内含四本书老师送到家,内容完全符合女儿当下的成长阶段和阅读能力,女儿非常喜欢,觉得在阅读有趣故事的同时感受到妈妈温暖的爱意,目前我们已经坚持一年半左右,女儿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明显的增强,这让我更加下定决心坚持亲子共读的这种高效陪伴模式。
在陪伴的过程中,要记住父母只是陪伴者,跟随者,不要企图通过这些方式教会孩子什么,孩子自然会吸收他能吸收的一切,相反一个成人在游戏中上蹿下跳,拼命引导,表面看孩子是兴奋了、疯狂了,但实际上这不是孩子应有的状态。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陪伴孩子成长,需要耐心,需要韧性,更需要爱。不仅是给孩子,也是给父母的。只要用心,可以创造高质量的亲子连结,让父母和孩子都能够享受这样美好的时光。
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指父母随时待命,寸步不离的跟在跟在孩子身边,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在孩子1岁前,的确需要妈妈细心地照顾,但当孩子学会走路,开始自己探索世界后,妈妈更多的是需要放手。
从孩子的健康角度出发,这样养育的孩子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
当他独自玩耍时,他在发展自己的自我;当父母陪伴他玩耍时,他的自我又是放下的。这两种陪伴相结合,孩子既有发展自我的空间,也有放下自我的时候,这才是健康的发展状况。
02.陪伴时的状态很重要
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一种心与心的连结,如果父母是心烦意乱、焦虑的、勉为其难的,很难与孩子达成链接,甚至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如果双方的状态是愉悦安详的,这样的陪伴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有些人很不解,因为孩子自己玩的时候往往很专心,好像根本注意不到妈妈在旁边做家务,这怎么会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呢?
事实上,孩子表面上好像没有注意到妈妈在做什么,但他却在无意识中感知着这种陪伴,正如荷兰教育家伯纳德·李维胡德在《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一书中所说:“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
许多成年人都会记得小时候父母干活自己在旁边玩耍的场景,因为那时候父母不匆忙、不焦虑,他们慢悠悠地,满怀欢喜地干着自己的工作,这种温馨,这种享受的状态,多年后仍能印刻在子女的脑海中,历久弥新。

03.陪伴是参与互动的
互动中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 没有打击。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的,静静聆听孩
子诉说。
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在陪伴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拥抱孩子等等。
还有,很欣赏的眼神也很重要。方法还有很多,而最关键的就是:在那个片刻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当父母和孩子都能够参与投入进去,他们会感觉互相连结在一起,互动共鸣越多,对孩子越好。
04.陪伴可以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陪伴,可以是很多方式。
如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做运动,一起听段音乐或唱歌,甚至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可以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等等。
当然陪孩子亲子共读是最便利最高效的方式之一,像我本身是有一个三岁半女儿,每晚我都会抽出30分钟全身心投入在跟她亲子共读上,为此我们还特意在当地办了一张快乐书童绘本馆的亲子阅读卡,每周一个书包内含四本书老师送到家,内容完全符合女儿当下的成长阶段和阅读能力,女儿非常喜欢,觉得在阅读有趣故事的同时感受到妈妈温暖的爱意,目前我们已经坚持一年半左右,女儿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明显的增强,这让我更加下定决心坚持亲子共读的这种高效陪伴模式。
在陪伴的过程中,要记住父母只是陪伴者,跟随者,不要企图通过这些方式教会孩子什么,孩子自然会吸收他能吸收的一切,相反一个成人在游戏中上蹿下跳,拼命引导,表面看孩子是兴奋了、疯狂了,但实际上这不是孩子应有的状态。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陪伴孩子成长,需要耐心,需要韧性,更需要爱。不仅是给孩子,也是给父母的。只要用心,可以创造高质量的亲子连结,让父母和孩子都能够享受这样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