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战时期的孩子不读书?
首页 > 行业资讯
982年,上将洪学智去山区看望孩子们,简陋的教室简陋的书桌让洪学智红了眼眶。他问授课老师:你是什么学历?老师回答:首长,我是小学毕业。

作为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首长,洪学智再一次落泪,他告诉警卫员:抗战时期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如今千万不能耽误了孩子。

抗战前学习机会少

1955年授予的1614位开国元帅和将军中,只有66个人接受过正规教育。上过大学的人寥寥无几,一大部分都是只上过小学。

尽管这些将帅出身不一,但是都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比如许世友,尽管只有小学文化,但他成为了大名鼎鼎的武将。

在57位开国上将中,只有一位是高学历,那就是甘泗淇,甘泗淇出生于1904年,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考入湖南师专,也就是后来的湖南大学,之后又到国外留学,可谓是开国上将中唯一一个上过大学的将军。

1933年,红军到达陕北后,创办了红军大学,刘伯承担任校长。其根本是要培养优秀的红军将领。刘伯承在1927年就去莫斯科留学,系统地学习了各种军事著作,1930年回国后,成为了我军中屈指可数的高材生,刘伯承深知,参加红军的将领中大部分都是贫农子弟,亟待培养一批军政人才。

从1933年到1935年,红军大学培养了一批批的优秀将领,其中就有宋任穷、程子华、彭雪枫等人。


 

抗战时读书难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根据教育部1938年统计,日军入侵以来,全国108所高校中,被破坏的就达91座。在战火中,这些大学生学习异常艰难,邓稼先、朱光亚、李政道、杨振宁等就是抗日时期少有的知识分子。

除了大学,在抗日根据地,小学的学习环境更加的恶劣。在冀南太行山地区,孩子上学问题日益严重,很多孩子在7岁时就遭到失学。

1950年,我国在华北大部分地区实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从这次扫盲运动的数据来看,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文盲。由此可见,在抗战时期,我国的教育状况是受到严重影响的。

当时规定,农民必须要认识常用汉字1000个,工人要认识常用汉字2000个。那么,当时的文盲状况有多严重,举个例子。

在1950年山西芮城县的一个大街上,一个妇女上街上买麻花,只听到有人喊“卖麻花了”,但是就是不见人,为了找到卖麻花的,这妇女问旁边一个男人:哪里有卖麻花的?这个男人开玩笑地随手一指说:那边。却不想,这个妇女居然朝着那个屋子走了进去,心想着那里面的人进进出出的,估计就是卖麻花的。进去了还说:我是来买麻花的!实际上,这是一个男厕所,在外面门口就写着两个斗大的“南厕”二字,但是她就是不认识!这就是我国当时的文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