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5-08-21 13:46:47

“现在的孩子不缺玩具,缺的是能让他们静下来的好书。”孙女的话像颗种子,落在王建国心里。他想起自己教过的学生,那些捧着课本眼睛发亮的模样;想起放学后空荡荡的教室,黑板上还留着没擦完的板书。“要不,咱把车库改改?”这个念头冒出来时,老伴儿正收拾闲置的旧家具:“你呀,退休了也闲不住。”
说干就干。加盟“快乐书童”后,老王把车库刷成暖黄色,旧书架从旧货市场淘来,打磨上漆时手掌磨出了茧子;墙上钉满软木板,专门贴孩子们的阅读笔记——“今天我和小猪一起盖房子啦!”稚嫩的字迹旁,画着三只戴着安全帽的小猪;角落里摆着懒人沙发和小矮凳,阳光透过气窗洒进来,刚好落在翻开的绘本上。
“刚开始以为只要有书就行,后来才知道这里面学问大着呢。”老王摸着墙上的培训手册,笑得像个刚考完试的学生。总部定期寄来的阅读指导课,让他打开了新世界:讲《三只小猪》时,他翻出孙女的粉色头箍当“猪小妹”头饰,让孩子们轮流演“大灰狼”吹房子;讲《法布尔昆虫记》,他带着放大镜和梧桐叶蹲在小区花坛边,让孩子观察蚂蚁搬家,“你看这蚂蚁队长,比班里的小组长还负责!”
如今走进绘本馆,总能听见此起彼伏的笑声:穿公主裙的小姑娘举着《猜猜我有多爱你》,非要妈妈比划“爱有从客厅到厨房那么远”;戴眼镜的小男孩缠着老王讲《铁道游击队》,“王爷爷,当年的火车真的能飞起来打鬼子吗?”书架旁,几位头发花白的老邻居正凑一起翻养生绘本,“老伙计,这本《节气养生》借我看看,明早给孙子熬个立秋粥。”
傍晚六点,绘本馆的门铃开始“叮咚”响个不停。家长们牵着刚放学的孩子来换书,小书包上挂着的绘本袋鼓鼓囊囊;老人们拎着菜篮子路过,总要探头问:“老王,新到的养生书到了没?”墙上的时钟指向八点,最后一个孩子抱着《法布尔昆虫记》离开时,老王才开始整理书架,手指拂过孩子们贴的便利贴:“王爷爷,明天还能讲《西游记》吗?我想当孙悟空!”
有人问他:“投入这么多精力,能赚几个钱?”老王总是摆摆手,指着窗外:“你看那路灯下,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边走边讲书里的故事——这比什么都值钱。”40年的教学生涯里,他见过无数孩子通过书本改变命运;如今在车库绘本馆,他看见的是更柔软的联结:爷爷用老故事给孙子种历史的根,妈妈用绘本给女儿织情感的网,而他自己,成了那个守着书香,让三代人的心靠得更近的“摆渡人”。
夜色渐深,老王锁上车库门,回头望了一眼——暖黄色的灯光透过气窗,把“快乐书童绘本馆”的牌子照得暖洋洋的。明天一早,这里又会坐满捧着绘本的孩子,墙上的阅读笔记会多几张新的,老邻居们又会来借养生书,而他,还要准备给孩子们讲《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呢。
“教了一辈子书,原来最好的课堂,是让书里的故事,住进一家子的心里。”老王笑着推了推老花镜,脚步轻快地往家走,身后的车库里,仿佛还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和书页翻动的沙沙声——那是三代人用书香,共同写下的温柔时光。